*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2666期 2016-09-12(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曹倩

美国将在西太平洋大规模军演 与中俄军演时间重叠》:境外媒体称,中俄9月12至19日将在中方主导下,于南海举行“海上联合-2016”大规模军演。台湾中时电子报9月9日报道称,军事专家指出,反潜对抗与岛礁区的攻防作战将是这次演习的重点,宣示意味浓厚。无独有偶的是,美国海军8日也声明,将于9月12-23日举行名为“2016勇敢之盾”的大规模海军演习。双方海上军演时间重叠,美国这次军演的针对性不言而喻。

中国在东亚峰会打赢南海外交仗 美国受挫》:境外媒体称,东亚峰会8日在老挝召开,日美两国要求接受海牙仲裁庭就南海问题作出的否定中国主张的裁决,但中国坚持主张裁决无效,双方对立明显,其他与会国大多回避深入发言。据日本《产经新闻》9月9日报道,明年1月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其最后一次亚洲之行。奥巴马政府重视亚洲的战略极端一点而言,是以中国始,以中国终。然而,该战略未能阻止中国的海洋霸权,可能会被排除于奥巴马政治遗产的清单之外。

时事聚焦

美国将在西太平洋大规模军演 与中俄军演时间重叠

境外媒体称,中俄9月12至19日将在中方主导下,于南海举行“海上联合-2016”大规模军演。

台湾中时电子报9月9日报道称,军事专家指出,反潜对抗与岛礁区的攻防作战将是这次演习的重点,宣示意味浓厚。无独有偶的是,美国海军8日也声明,将于9月12-23日举行名为“2016勇敢之盾”的大规模海军演习。双方海上军演时间重叠,美国这次军演的针对性不言而喻。

报道称,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预定,将在西太平洋关岛海域与马里亚纳群岛靶场附近举行大规模演习,将有超过1.8万美军,以及来自美国海军、空军与海军陆战队的约180架军机参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后勤中队的一名指挥官指出,这次演习的首要重点是进行跨军种演习,彼此取长补短,提高应变力,以发展出崭新的战术、技术与流程。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引述美国海军声明指出,参与这次演习的包括驻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里根”号、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好人理查德”号及另两艘两栖舰,还有其他9艘军舰。

美国第7舰队副司令兼“勇敢之盾”演习负责人艾伦指出,美军既然派驻太平洋,就要有可靠的战力。

报道称,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从2006年起,每两年在关岛海域举行“勇敢之盾”演习,而今年是第6度举行。演习将着重两栖突击、海上安全、反潜作战、防空作战,以及侦查、定位、追踪,还有各部队船舰与机种在海、陆、空三度空间的综合演练,并融入网络作战元素。

美国海军在声明中指出,演习旨在协助美军发展区域与全球性战力,并为维系美国与盟友的利益,提供全面选项。

热点追踪

中俄军演引关注 俄专家:正研究组成军事联盟

俄罗斯海军派出三艘军舰和两艘补给舰进入南海海域参加俄中“海上联合-2016”联合军演,9月12-19日将与中国海军共同开展海上、陆地和空中军事行动。参演舰组人员的任务是在停靠的舰船遭受假想敌海军攻击时进行反击,发现并营救海上失踪的油轮,解救被海盗劫持的民船以及将营救的船只拖至中国港口。俄中两国海军陆战队则将在“被占领”的岛屿开展登陆行动,随后进行“清理”。火箭炮兵在空军的协助下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将成为军演的重头戏。

普京支持中国不承认仲裁

军演在中国与其邻国日本、越南和菲律宾具有领土争端的区域开展。海牙临时仲裁庭7月12日裁定中国对南海一系列岛礁的主张没有根据,中国政府则宣布认为该决议无效。

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5日在G20峰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支持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他说:“我们理解并支持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即不承认法庭(海牙临时仲裁庭)的裁决。”他同时强调说:“这是俄罗斯纯粹在法律上的立场,而不是政治性的。”

俄军参演目的明确

俄罗斯不干涉南海领土争端与冲突。俄外交部发言人玛利亚·扎哈罗娃表示,俄罗斯不是冲突的一方,也不会参与其中。接受《透视俄罗斯》采访的专家认为,马六甲海峡及南沙群岛争议岛屿留归中国管辖不受美国及其地区盟友的支配从军事政治角度讲对莫斯科有利。

塔斯社军事专家维克拖·利托夫金说:“无论是否愿意,俄罗斯都要支持中国对南海争议岛屿的主张。中国在这些岛屿上建设军事设施对俄罗斯来说可以确保配备宙斯盾系统和SM-3及战斧中程导弹的美国海军军舰不在该地区出现。”

军事合作还将扩大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研究性大学东方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表示,两国军事合作的发展明显好于许多经济项目。他说:“本次军演的目的是检验两国海军共同解决东亚及东南亚危机的能力。”马斯洛夫认为,俄中两国目前正在研究未来军事政治联盟的形式。但不会像北约那样成立形式和法律上的正式组织。

“海上联合-2016”联合军演已经是俄中两国在太平洋水域举行的第五次此类军事演习。此前的举办地更偏北,接近俄罗斯边境。这也是今年俄罗斯仅派出三艘军舰和两艘补给舰参加的原因。2015年在日本海演习时俄方共派出16艘军舰、2艘潜艇、12架海军航空兵战机以及9架两栖运输机参演。中国则向俄罗斯海岸派出6艘登陆舰、6架战斗直升机、5架海军航空兵战机以及4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参加“解放和攻占”海岸的“行动”。同时,俄罗斯国防部指挥部计划扩大两国在该领域的相互协作。

美俄达成叙利亚全新停火协议 叙总统准备遵守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和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0日就叙利亚新停火协议达成一致。双方承诺,如果停火协议顺利实施,将加强军事合作,联手打击叙利亚境内极端势力。

要求与极端组织划清界限

克里和拉夫罗夫就叙利亚问题在日内瓦的最新会谈从9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开始,10日零点之后达成协议。

全新停火协议将于12日日落后生效,以便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顺利抵达遭长期围困的叙利亚城镇。俄罗斯承诺,敦促叙利亚政府停止对特定区域叙反对派的军事行动,美国则要求叙利亚“温和”反对派与“征服阵线”等极端组织划清界限。

如果协议能够落实7天,美俄将加强在叙利亚军事合作,包括情报共享和协调打击极端组织。美联社报道,届时,叙利亚政府的空中和地面部队将不得再以“征服阵线”为目标发起打击,其军事行动将受到限制,主要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征服阵线”前身为“支持阵线”,在山头林立的叙反对派武装中,它是战斗力最强的力量之一。2013年,“征服阵线”宣布向“基地”组织效忠,成为后者在叙利亚的分支。今年7月,“征服阵线”脱离“基地”,以免继续受到俄罗斯和美国及其盟友空袭。

俄罗斯多次谴责美国向与“征服阵线”有关的叙利亚反对派提供资金和军事援助。此次宣布停火协议后,克里表示,“明智”的叙利亚反对派应与“征服阵线”彻底断绝往来,这一说法得到拉夫罗夫欢迎。

叙总统准备遵守停火协议

克里说,如果巴沙尔政府和叙利亚反对派均能遵守协议,该协议就可能成为解决叙利亚冲突的“转折”。

“今天,美国和俄罗斯宣布了一个旨在减少暴力冲突和痛苦、重启谈判以达成叙利亚和平与政治解决方案的计划。”克里说,“如果叙政府和反对派均履行责任,它(停火协议)就能够坚持下去。”

他告诉媒体记者,为达成这份停火协议,美国付出了“额外”努力。美国相信俄罗斯能够施压巴沙尔政府停止战事,重返谈判桌前。

拉夫罗夫认同,停火协议将有助反恐战事和对叙利亚的人道援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已经获知停火协议,并准备遵守。

拉夫罗夫说,尽管存在种种问题,“我们依旧达成了一揽子文件……所有这一切为重返政治进程创造了条件”。

对最新停火协议,美国国防部长表示谨慎支持。五角大楼发言人彼得·库克说:“我们将密切关注接下来几天的落实情况。”

美联社报道,叙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在北部城市阿勒颇战事胶着,此时落实停火有一定难度。阿勒颇曾是叙利亚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长期以来,叙政府军控制该市西部地区,反对派武装和极端组织主要控制该市东部。进入9月,叙政府军在阿勒颇周边的军事行动取得进展,收紧了包围,并于9日要求城内武装分子在48小时内投降。

中国在东亚峰会打赢南海外交仗 美国受挫

境外媒体称,东亚峰会8日在老挝召开,日美两国要求接受海牙仲裁庭就南海问题作出的否定中国主张的裁决,但中国坚持主张裁决无效,双方对立明显,其他与会国大多回避深入发言。

中方南海立场获认同

据日本《读卖新闻》9月9日报道,安倍首相在会议上再次敦促中国遵守裁决,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作出了同样的表态。对此,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重申了南海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据有关人士透露,李克强表现出从容姿态。

报道称,中国对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亲近姿态,遏制了日美反扑。在7日与东盟举行的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表示,中方就“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提出了四点愿景,包括在明年年中达成准则框架。准则对各国行动具有法律约束力,这让各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安心感”。

据《日本经济新闻》9月9日报道,安倍晋三与奥巴马总统虽然在东亚峰会上围绕南海问题要求中国遵守国际法,但中国拒绝接受。

8日的会议上,南海问题成为中心议题。奥巴马在会议最初阶段发言,要求中方接受仲裁结果,中方予以反击。在会议最后发言的安倍还提醒说,“判决结果对当事国具有约束力”。

报道称,日美两国联手展开对中国的批评,但东盟国家领导人并没有跟进发言,虽然大部分人都提到了遵守国际法的重要性,但据说没有人直接批评中国。仲裁案当事国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没有提及南海问题,令对中国牵制势头遭到削弱。

报道称,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到东盟系列会议,中国打完了今年最大一场外交战,暂且平息了悬而未决的“南海问题”。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自信地表示,菲律宾在联合声明中签字就是最大的成功,双方将在新的框架下继续对话,李克强也在7日同杜特尔特交谈并握手致意。

另据路透社9月9日报道,中国外交部9日在网站上发布声明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表示,期待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中菲关系重返正常轨道。

报道称,在中菲关系因南海领土争端陷入紧张之际,两国领导人7日在老挝万象出席地区会议期间进行了对话。

李克强说,他希望中菲关系“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声明说,杜特尔特表示,这也是他坚持的一个原则。他还表达了愿改善对华关系的“积极愿望”。

东盟拒绝随美日起舞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9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东亚峰会结束之后的9月8日对美国和日本予以抨击,指责两国企图利用南海长期存在的紧张煽动北京与其东南亚邻国之间的不和。

报道称,刘振民赞扬了东盟所表现出的克制以及寻求争端解决方案的意愿。他说,“在(参会的)18个国家中,共有16个国家——包括所有东盟成员国——都支持中国和东盟共同努力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

刘振民说,“会上只有两个域外国家提出要推动所谓南海‘仲裁’,这么做不合时宜”。他没有说出美国或日本的名字。

据俄新社9月8日报道,各国领导人8日在东亚峰会上开诚布公地讨论了地区问题,在很多问题上找到了立场接触点,包括南海领土争端。

东盟国家领导人在东盟峰会上发表联合声明,对南海领土争端表示“深切忧虑”,但对中国及其建造的人工岛只字未提。

一位来自东盟国家代表团的高级外交官表示,奥巴马在东亚峰会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了对仲裁庭裁决的支持,这既反映了美国对该问题的看法,又不违背东盟国家达成的一致意见。

报道称,如今,东亚峰会所有成员一致赞同的观点是支持中国和东盟共同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各方遵守这一准则有助于避免冲突的发生和升级。

这位外交官说:“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各方都支持这一进程,参与进程的国家未来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商讨和签署文件上。”

美国“重返亚太”遇挫折

据日本《产经新闻》9月9日报道,明年1月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其最后一次亚洲之行。奥巴马政府重视亚洲的战略极端一点而言,是以中国始,以中国终。然而,该战略未能阻止中国的海洋霸权,可能会被排除于奥巴马政治遗产的清单之外。

报道称,奥巴马上任不久就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该战略在安全方面的核心是将60%的美军舰船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在经济方面的核心则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然而,该战略在结果上是无力的。尽管逐步将美军部署在菲律宾,但却未能起到扩大遏制力的作用,看中国脸色的“航行自由”行动也没有奏效。

另据埃菲社9月8日报道,亚洲是奥巴马外交政策的优先考虑方向,但他在这一地区有多项任务没有完成,包括中国的实力增长、朝鲜核威胁和TPP遇阻等。

报道称,奥巴马推动的与中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政策,成为签署伊朗核协议以及美中共同批准巴黎气候协定的根本前提。但另一方面,中美在网络安全和人权等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周边动态

韩媒:六方会谈中韩团长通话商讨朝核试对策

据韩联社9月11日报道,韩国外交部10日透露,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韩方团长、韩国外交部韩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金烘均当天与中方团长、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通电话,就朝鲜第五次核试验商讨应对方案。

报道称,这是朝鲜核试后首尔与北京外交高层首次进行沟通。金烘均表示,在朝鲜盲目挑衅的严峻形势下,安理会额外采取强力制裁等应对方案须迅速出台。

武大伟表示,中方通过外交部声明表明坚决反对朝鲜核试的立场,中国不会承认朝鲜拥核国地位,也不会默许朝鲜拥核。武大伟还说,中国坚持韩半岛无核化、维护韩半岛和平稳定的立场。

韩国外交部介绍,双方还商定继续就朝核问题进行战略沟通与合作,加强朝核六方会谈韩中团长之间的交流。

韩媒:美军将出动里根号航母和B-2轰炸机对朝威慑

据韩联社9月11日报道,韩国军方11日透露,“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CVN-76)将参加韩美两军下月10至15日在韩国西部和南部海域举行的海上联合演习。

报道称,演习将集中在黄海和济州以南海域。届时将演练在非常时刻精确打击包括朝鲜最高指挥部在内的核心设施。

2015年10月“里根”号也曾来韩参加韩国海军的海上阅兵式“观舰式”,并参与在韩国东部海域举行的韩美联合演习。

报道称,美国再次向韩国派遣这一具有广泛破坏力的战略武器,旨在彰显一旦朝鲜发动新的挑衅,将严惩不贷的决心。

据悉,美国还将陆续向朝鲜半岛出动B-2隐形轰炸机等战略武器展示对朝威慑力。

稻田朋美喊话韩国尽快签署《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日本防卫相稻田朋美10日与韩国防长韩民求举行电话谈话,稻田朋美呼吁韩国尽快与日本签署《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以应对“朝鲜威胁”。

据日本《读卖新闻》9月10日报道,2012年,在美国的推动下,日韩两国准备于6月29日签署双边《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但由于韩国国内强烈的反对声音,协定的签署仪式被推迟至今。

报道称,日本防相稻田朋美与韩国防长韩民求就日韩、日美韩三方情报共享合作达成共识,日美韩三国并在当天举行防卫局局长电视会议。

乌兹别克斯坦将于12月举行总统大选 拟提名候选人

据乌媒报道,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当地时间9日宣布将于12月4日举行总统大选。

乌兹别克斯坦新闻网消息称,乌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阿卜杜萨洛莫夫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统选举将于2016年12月4日(星期日)举行。

阿卜杜萨洛莫夫还指出,选举相关工作即日起正式启动,乌中央选举委员会将依法公正、公开地组织总统选举的所有活动。

据“今日乌兹别克斯坦”网报道,阿卜杜萨洛莫夫表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候选人提名将于9月30日开始。“根据选举法,总统候选人提名将于9月30日至10月20日期间进行。”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消息指出,在当日举行的乌中央选举委员会会议中,选举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选举的主要工作方案。

该消息援引阿卜杜萨洛莫夫的话透露,为加强对总统选举的报道工作,乌中央选举委员会决定在首都塔什干市中心设立总统选举新闻中心。

乌兹别克斯坦第一任总统卡里莫夫9月2日因脑溢血救治无效去世。乌最高会议立法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8日决定由总理米尔济约耶夫代为行使总统职务,并建议中央选举委员会根据总统选举法负责组织乌总统选举工作。

国际观察

日媒称杜特尔特将南海攻防引向新局面:美日心存忧虑

日媒称,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因其激烈的言辞而饱受争议。不过,与其相比,还有一位在言行的激烈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国家领导人,他就是菲律宾总统,被称为“亚洲特朗普”的杜特尔特。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9月9日刊登题为《杜特尔特将南海攻防引向新局面》的报道称,如今中国正试图接近杜特尔特。

报道称,由于杜特尔特的侮辱性言论,原定9月6日举行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杜特尔特的首次会谈突然被取消。另一方面,中国则被认为将利用美国和菲律宾关系的裂痕,更加积极地拉拢菲律宾。

报道称,自参选菲律宾总统开始,杜特尔特就一直因过激言论而饱受争议。即便在就任总统后这样的言行也未明显收敛。最近,在国际上成为话题的是有关退出联合国的发言。

为了应对联合国机构批评菲律宾的高压式治安,在8月21日的记者会上,杜特尔特如此信口开河。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希望联合中国和非洲各国等,组建取代联合国的国际组织。但随后又声称这是“开玩笑”,撤回了相关言论。

据东南亚的外交专家表示,自杜特尔特就任以来,中国“动用一切手段,试图积极拉拢他”。中国积极拉拢菲律宾,是因为与亲美的阿基诺三世前政权不同,杜特尔特政权暗示出与美国保持距离的姿态。

报道称,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感到困惑的将是美国和日本。由于9月6日发生的奥巴马和杜特尔特会谈被取消事件,这种不安开始越来越向现实靠拢。

今后最大的焦点是菲律宾与中国两国间打算推进的南海问题磋商的动向。菲律宾打算让前总统拉莫斯作为特使推进谈判。日美虽然也对谈判本身表示理解,但心存忧虑。

报道称,“杜特尔特缺乏外交经验,中国说点好话,最终结果难以判断”,日本政府难以消除这样的疑虑。

报道称,全球瞩目的南海仲裁裁决结果出炉已近2个月,各方的攻防又迎来了新的局面。

美众院允“911”受害者告沙特 奥巴马将否决法案

美国国会众议院9日通过一项法案,允许“9·11”事件受害者及其亲属起诉沙特阿拉伯政府并寻求赔偿。这一法案此前已在参议院通过,即将交由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签署成为法律。

不过,顾忌美沙关系的奥巴马政府当天重申反对态度,表示不会签署这一法案。按照美国法律程序,如果总统动用否决权阻止法案生效,国会参议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但均需获得至少三分之二票数支持才能推翻总统的否决。

通过法案时间点微妙

按照路透社说法,众议院选在9日口头表决通过这一法案,时间耐人寻味。本月11日是“9·11”事件15周年,也是沙特麦加朝觐的第一天。美国众议院赶在这一时间点前作表决,无异于给了沙特政府一个“下马威”。

“9·11”法案由民主和共和两党议员共同提交,拟允许美国本土恐袭受害者及其亲属通过美国法庭起诉涉嫌支持恐怖主义的外国政府。这一法案被视作主要针对沙特政府。去年9月,“9·11”袭击幸存者和遇难者亲属向美国法院起诉沙特政府并索赔,美国法院以沙特政府享有主权豁免权为理由驳回诉讼。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严重恐怖袭击后,受害者及其亲属认定,“基地”恐怖组织获得来自沙特的资助,沙特政府必须就袭击承担责任。

袭击事件的19名劫机者中,15人为沙特人。因参与袭击被美方定罪的“第20名劫机者”扎卡里亚斯穆萨维称,沙特王室中有人向“基地”组织提供支持。这些说法遭到沙特方面的坚决否认。

今年7月,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公布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调查报告中有关沙特与恐怖分子可能存在联系的绝密内容。报告指出,“9·11”事件部分劫机者在美期间曾接触与沙特政府可能有关联的人员,并接受后者帮助,但无法确定这些可能存在的帮助是否是后者有意为之。沙特驻美大使馆当时表示,沙特方面希望此次公布的解密内容“能够永久性地打消针对沙特及沙美关系的质疑”。

告沙特将打击投资者信心

美国白宫发言人乔希·欧内斯特此前曾表达了奥巴马政府对该法案的反对态度,并暗示奥巴马将不会签署该法案。白宫9日发表声明重申这一立场。沙特政府尚未就此作出回应。

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和传统盟友。一些美国政要担心,如果法案生效,将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沙特方面一直否认与“9·11”恐袭事件有关。沙特外交大臣阿德尔·朱拜尔此前警告称,如果美国国会通过相关法案,沙特将抛售最高达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及其他美元资产,以免它们遭美国法院冻结。

奥巴马政府随后“提醒”国会,一旦沙特采取这一措施,会危及美国经济。美国财政部透露,截至今年3月,沙特持有116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朱拜尔随后又改口否认曾就这项法案向美国发出过威胁。朱拜尔表示,他的意思是如果这项法案获得通过,将打击投资者信心。

对于有关方面的顾虑,民主党参议员查克·舒默和理查德·布卢门撒尔9日写公开信回应道:“如果沙特政府与恐怖袭击没有关联,那他们自然不必担心法律诉讼。”

伊朗抵制麦加朝觐 与沙特关系紧张程度创新高

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10日,来自全球各地约130万朝觐者来到沙特阿拉伯,进行为期5天的麦加朝觐。今年,伊朗抵制麦加朝觐,称沙特的卫生与安全官员应对不佳。伊朗大批伊斯兰教徒聚集在伊拉克圣城卡尔巴拉举行替代的朝圣活动。

去年9月24日,沙特阿拉伯麦加朝圣地发生严重的踩踏事件。事故地点在麦加举行"射石"仪式的地点附近。

依据传统,信徒们在朝圣第三天要拿着石块,砸一座象征着恶魔的石柱。沙特阿拉伯官方公布的死伤人数为死亡者769人、伤者934人。

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外国官员发布的死者统计数字要比这个高3倍之多,死亡人数逾2000。伊朗政府公布,这场悲剧造成464名伊朗人死亡。

报道称,这不是伊朗首次抵制麦加朝圣。不过由于伊朗和沙特在叙利亚和也门冲突中支持敌对的派系,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紧张程度创新高。

日本“走入”非洲无法随心所欲 仍苦苦追赶中国

港媒称,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地方——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这反映出日本在非洲争夺更大影响力时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立场。它试图用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来支持工业化,以弥补它在对非洲贸易额上与中国的差距。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5日刊登题为《日本在非洲推进时无法随心所欲》的报道称,以工业发展为重点不仅旨在抵消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也会使日本与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展开直接竞争——“一带一路”不光重视基础设施,也重视工业化。在北京重组本国经济之际,中国打算在国内制造更多高科技产品,同时在它能够设立工厂的其他国家打造低端工业产能。

报道称,非洲将迎来向工业化的转型,因为随着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因中国经济放缓而萎缩,非洲正试图减少对自然资源出口贸易的依赖。

对于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不带附加条件的投资,持批评态度的人士认为,中国使用本国工人的做法是以牺牲当地就业及经济利益为代价的。中国仍然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成功的,因为它与非洲的贸易额实现大幅增长。尽管出现了很多负面报道——主要来自西方媒体——但一些非洲领导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正如某个前西方殖民地的政府部长所言,如果西方国家不打算投资当地基础设施,比如移动电话网络,那么非洲国家要么可以继续等待,要么可以与中国打交道,这是一个简单的选择。

报道称,但是,中国在调整它对非洲的战略时,应该鼓励中国企业设法让投资既能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也能真正惠及普通民众。

日本试图用援助和投资来争取非洲的支持,但它仍在苦苦追赶中国。

报道称,北京很快就对日本在内罗毕会议上的动机提出了质疑。中国外交部批评日本“企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非洲国家,谋求私利,还企图挑拨中非关系”。诚然,赢得大量非洲国家的支持对于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不像北京所要求的那样就战时暴行作出诚挚的道歉,那么东京就会看到中国和韩国全都游说非洲国家反对日本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观察与思考

法媒盘点奥巴马“重返亚洲”战略得失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9月8日发表题为《奥巴马重返亚洲战略得失》的文章称,中美在老挝东盟峰会再度角力。这也许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最后一次“重返亚洲”,是该为这一针对中国的“重返亚洲”政策做一小结的时候了。

文章称,法国《世界报》认为,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战略“并未完成”。奥巴马这次先去杭州参加G20,举行“习奥会”,然后转往老挝首都万象参加东盟峰会。这是奥巴马第11次亚洲行,极可能是他总统任上最后一次亚洲行。奥巴马在东盟会上对其“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做了总结。

不少观察家认为,面对中国崛起,奥巴马这一旨在实现亚太地区战略再平衡的战略只能说正在渐渐落实,批评者称奥巴马错在“又在中东转了一个弯”,耽误了时间。尽管如此,奥巴马为实施这一战略竭尽全力,作为第一位美国总统访问老挝,如同2012年他首次访问缅甸。作为第二位美国总统访问了越南。在老挝,奥巴马为这一在军事实力和软实力上投入巨大的“重返亚洲”战略辩护:“亚太地区对美国对世界是一个未来最重要的地区”。“作为亚太国家,美国永远留在这里,不管是好是坏,你们可以指望美国”。按照这一战略,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终结时,60%的美国舰船应集结在亚太地区。

文章称,奥巴马6日讲话“欢迎”中国作为世界级强权的崛起,但条件是中国应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行动者”。在东盟会上,奥巴马体会到了他所去过的亚洲国家里北京的无所不在。奥巴马赞扬北京在解决伊核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在巴黎气候峰会上与美国一道为促使大会成功起到关键作用。中美两国在G20开幕前,已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批准巴黎气候条约的文件,获得普遍好评。

赞扬归赞扬,奥巴马希望在这一极具战略价值的亚太地区落实的规则不少是对着中国而来。奥巴马打算在该地区建立一种安全与繁荣并存的方式,以遵守领土主权,维护“航行自由”,尊重基本自由来限缩中国日益增长的海洋野心。

文章称,在中国一方,从来视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压制中国崛起,但中方很快明白,奥巴马并不打算为此发生任何冲突。考虑到奥巴马的继任者可能会更加强硬,中国加快在南海布局:造人工岛,建造设施。

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成功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与宿敌越南、与希望减少依赖中国并开始走上民主化的缅甸迅速靠近。韩国在国际对朝制裁屡屡失效情况下,要求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使一度平淡的美韩军事联盟重新加深。至于与中国争夺南海的菲律宾,在冷战结束后赶走美军,现在又下决心对美国重新开放5个军事基地。不过,美菲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菲律宾新总统屡屡出言不逊,辱骂美国大使,当奥巴马批评菲律宾“严打”吸毒超越法律框架时,也遭到这位总统的辱骂。与此同时,新总统屡屡表示愿与中国加深经济联系。

文章称,借着经济实力,北京使得东盟峰会始终对南海问题发不出一个共同的声音,北京向2014年5月重掌政权的泰国军人政权示好,双方越来越靠近。问题在于,如果说亚太地区不少国家对中国的挑衅方式非常担心,但又被中国的经济强势吸引。美国在该地区最亲密的盟国诸如澳大利亚、韩国也在2015年成了北京一手推进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缔约国。

在老挝东盟峰会上,奥巴马深信,他的重返亚太战略缺少一个“中流砥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6日,奥巴马在东盟峰会上表示,他将不遗余力说服美国国会通过TPP。但是,这一被视为引发本国企业外迁的协定导致美国两大总统候选人都在竭力抵制,主导美国国会的共和党领袖宣称,他们不会给明年1月卸任的奥巴马总统在临走前成功通过这一协议的机会。

文章称,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尚待完成,北京的海洋战略也并非一帆风顺。美国不断地在东盟扩大自己的影响,即使奥巴马离开后,继任者也不会放松推动东盟向中国施压。中国需要在东盟做出不断地巨大投入,才能稳住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