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在线港股撰文指出,近期,海外沽空机构接连发声,格劳克斯才刚刚和丰盛控股正面硬怼了一番,11日又有沽空机构挑起事端。
11日,瑞声科技(02018.HK)遭沽空机构GOTHAM CITY狙击,沽空机构称瑞声科技股价将下跌至每股40-50港元。受此消息影响,瑞声科技大幅跳水,盘中一度下挫13.51%跌破100港元至96港元,截止11日收盘,瑞声科技跌跌10.45%,报99.4港元,成交量3914.74万股,成交额39.4亿。
沽空机构发狙击报告
据悉,GOTHAM CITY沽空报告称:
1、自2014年以来,瑞声科技的财务报表中出现了20余个夸大利润的疑点。
2、至少有20家未披露的关联方供应商由瑞声CEO的家人或员工拥有或管理。
3、这些未披露的关联方供应商并未列入苹果的供应商名单。
4、部分与瑞声科技提供相同产品的未披露关联方,其总部位置与瑞声科技基本相同,并以瑞声的名义聘请员工。
5、瑞声利用这些未披露的实体来规避苹果公司“供应商行为准则”中规定的劳工标准。
6、苹果(和其他各方)将进行独立调查,以验证我们的调查结果。因此,瑞声科技的利润率将有所下降,趋近于同业水平。
7、瑞声科技违反了香港上市规则以及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也背离了其自身的声明。
8、由于瑞声与未披露关联方供应商的相关联系被揭露,瑞声的股价将下跌至每股40-50港元。
9、如果瑞声同时还面临着过去其他苹果供应商所面临的相同问题,例如竞争加剧、客户定价压力、工资通胀等,认为其股价还将会有巨大的下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瑞声同为苹果产业链价值股的通达(00698)11日同样也遭主要股东Landmark Worldwide折让沽售6.36%股权,在瑞声突被狙击事件下,手机设备股同业跟跌。其中舜宇光学(02382)也一度重挫逾7%,丘钛科技(01478)跌幅也一度突破6%。
此次向晋身蓝筹不久的瑞声开刀,发表沽空报告的沽空机构 Gotham City Research(葛咸城研究),原来来头不少,这次更是首次向中资股、甚至是亚洲上市企业狙击。
Gotham City Research 由现年35岁的 Daniel Yu 创立,自2013年2月起,开始发表沽空报告,其于2014年4月,就英国科技公司 Quindell 发表沽空报告,令 Quindell 单日大跌近40%,行政总裁更因而辞职,结果 Gotham City Research 声明大躁。
Daniel Yu 是美籍韩裔,毕业于麻省理工,于成立 Gotham City 前为对冲基金分析师。而Gotham City 是漫画《蝙蝠侠》中的罪恶城市,为故事背景地点。
瑞声发公告澄清 李小加霸气回应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此次沽空机构质疑瑞声科技夸大盈利,但暂时未有提出实质证据。过往沽空报告颇具威力,因市场一般宁可信其有,担心股份会停牌,做成心理压力,而瑞声身为蓝筹,应尽早出来澄清,以挽回投资者信心。
随后瑞声科技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公告:强烈否认报告中有关申述,有关内容并不属实及具误导性。公司正就此事征求法律意见,并保留对采取法律行动之权利。
而对报告其中一点指瑞声违反香港上市条例,11日早间在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参观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回应则表示:“香港的事香港答。”
近期沽空机构大肆出击
此前,在受到美国做空机构格劳克斯发布的长篇负面指控影响后,被迫停牌4个交易日的丰盛控股,在复牌后的3个交易日里,股价非但未暴跌,反倒强势反弹,公司股价累计大涨了35%。截止11日下午收盘,收报3.38港元,不仅一举收复失地,股价甚至比被做空前一日的收盘价更高。
不过,像丰盛控股这样“幸运”的案例毕竟是少数,通常企业在与做空机构密切交锋之后,往往凶多吉少。
3月初,爱默生发布报告“炮轰”中国宏桥财务造假,致使该公司的港股股价在不到半小时内下跌逾8%,随后,公司向港交所申请紧急停牌。数据显示,在沽空报告发布前的2月28日,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渠道共持有中国宏桥逾6亿股,若每股按该股停牌前的价格7.15港元计,共涉及内地资金42.92亿港元。若以沽空报告发布前后的两个交易日收盘价及前述持股数据计,内地投资者持有该股的市值一日便蒸发掉近4亿港元。
同样是港股通标的的德普科技于2016年7月下旬的两个交易日内股价跌去94%、秒变“仙股”的例子也令人印象深刻。
而遭遇做空机构浑水围剿的辉山乳业,被做空后,一天内蒸发300亿市值,单日股价暴跌90%,创下港交所最大跌幅纪录;而早前遭遇浑水阻击的绿诺科技最终被迫退市;嘉汉林业被浑水做空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最后以重组的方式黯然退场,股票清零收尾。
遭遇阻击 中国企业不应做“沉默的羔羊”
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尽管做空势力确实会引发市场震荡,但面对阻击之时,中国企业也绝非只能只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回顾过往数次交锋时会发现,在遭遇阻击之时,中国企业若能够积极回应,还原事实,那么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昔日做空机构香橼与恒大交战之时,就曾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2012年6月21日,香橼称恒大地产至少以6种会计手法掩盖企业资不抵债的事实并通过贿赂手段低价获得土地。当天,恒大股价一度暴跌19.6%,市值蒸发超百亿元。隔天中午,恒大发布长达9页的澄清公告,给予有力回击。
最终在4年后,2016年10月,香橼创始人被香港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裁定五年禁入香港市场,并要求归还做空所得利润。中国恒大的股价如今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再比如,2012年7月3日,美国一家做空调研机构Anonymous Analytics发布了一份长达18页的质疑报告,认为360存在流量造假,应被退市。受该消息影响,360股价当天暴跌7.46%。但360迅速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匿名分析有关360流量造假的指责严重失真,并针对重点指责进行了一一证据回应,360股价随之大幅反弹。Anonymous Analytics做空计划落空。
再看近期,当丰盛控股的股价急跌11.89%时,该股票被紧急停牌。这不但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能够更充满,也便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而卓尔集团与丰盛控股分别于5月2日及5月6日发布的两份公告,更是直接斩断了做空机构的“粮草”。“就目前情况而言,对冲基金手中的筹码很难再继续对丰盛控股的股价造成直接性威胁。”分析师称。
沽空比率升高 投资者应保持理性
资本市场本就有诸多豺狼虎豹,而近年来,沽空比率更是逐渐攀升。截至2016年5月,港股沽空比率上升至18.4%,是1998年以来的高位,沽空公司的攻击对象尤以中资港股公司为主。
沽空比率高升的背后更多是资本利益的驱使。
“目前包括香港股市在内的一些做空机构,机构的沽空行为已经成为了一条龙,或者说发展成为了一个利益链条,即在股票上做空,又发研报打压,因此不排除某些研报的说法并不属实,进而导致公司的股价遭到错杀。”皮海洲曾表示。
与此同时,早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谈及沽空机构时也曾表示过相似观点,在他看来,不存在“非盈利”的沽空机构,“沽空机构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功利主义,为了达到目标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早前香橼与恒大的事件,以及2014年5月,格劳克斯被中国台湾的金融监管部提出正式指控一事,均是做空机构受利益驱逐,不择手段的最好例证。
因此,当遭遇做空阻击时,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做好自己,及时还原事实。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更应保持理性,辨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