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2761期 2017-05-15(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可可

《“一带一路”为全球合作创建新平台》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项目。它将推动亚洲、欧洲和非洲深化经济合作。曾经沿古丝绸之路交易丝绸、香料、茶叶、瓷器和金银的地方,未来将有高铁和货车穿梭行驶。石油和天然气将通过新管道运输,道路和港口将被建成,企业将落户新经济区。

《破解服务业“成本病”,日本是中国前车之鉴》: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日本的经济结构表现出服务化特征,服务业在其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虽然服务业占比提高标志着经济发展走向成熟,但由于服务业存在着消费与产出的同时性、产品的不可保存性等一系列特征,致使服务业的产出波动幅度大、新兴技术导入难,造成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速水平落后于制造业,与其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扩大极不相称。低生产率的服务业部门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扩大,将会对经济整体的生产率提高造成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称之为服务业的“成本病”。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其产业结构经历了服务化过程,因此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日本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时事聚焦

“一带一路”为全球合作创建新平台

【博览财经消息】外媒称,“一带一路”峰会有机会让怀疑者相信全球化确实有了一位新的捍卫者。“一带一路”倡议将编织一张将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密切联系起来的现代化网络。

吸引力越来越大

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10日刊发题为《中国的慷慨吸引许多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文章称,中国领导人计划复兴一条连接中国、中亚以及欧洲的古老贸易线路,这项倡议旨在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尽管在美国和欧洲,公众对全球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但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文章称,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及其他各界人士,将于本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峰会,讨论这项宏大的计划。

文章称,中国在拓展这项倡议时似乎没有遇到任何地理方面的限制——就连新西兰都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已经和中国签署备忘录,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从孟加拉国到白俄罗斯,铁路、精炼厂、桥梁、工业园以及其他许多项目都在建设之中。

文章称,乐观者认为,中方投资正在对拥有年轻人口的广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发掘。

文章称,中国有机会利用本月的峰会让怀疑者相信全球化确实有了一位新的捍卫者。

深化亚欧非合作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5月10日刊发题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处理世界经济鸿沟问题》的文章称,塞浦路斯欧洲大学校长科斯塔·古利亚莫斯指出,即将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助于促进全面务实合作,并将处理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问题。

古利亚莫斯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加强国际经济和文化合作的“最恰当途径”。

他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但将建立具体联系,还将创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合作平台,同时涵盖政治、金融、贸易、社会和文化合作等多个领域。

古利亚莫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编织一张将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密切联系起来的现代化网络。”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510日刊发题为《中国推动欧亚一体化》的文章称,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项目。它将推动亚洲、欧洲和非洲深化经济合作。曾经沿古丝绸之路交易丝绸、香料、茶叶、瓷器和金银的地方,未来将有高铁和货车穿梭行驶。石油和天然气将通过新管道运输,道路和港口将被建成,企业将落户新经济区。

热点追踪

中美“百日计划”早期收获扫除贸易争端燃爆点

【博览财经消息外媒称,北京12日庆祝了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达成早期收获。

据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5月12日报道,根据协议,中国将向美国的天然气和牛肉开绿灯。更重要的是,两国就允许中国新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初步达成协议,而这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团队曾经发表的言论截然相反。

报道称,根据协议,美国一些商品和原材料得以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两国还就曾遭到特朗普智囊团经济学家否决的中国新的产品进入美国展开谈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2日表示:“双方同意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的机制框架下推进中美经济合作的‘百日计划’,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果,这也证明了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分歧,进一步深化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马特·波廷杰将与一位或多位商务部官员一起,前往北京参加本周末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经济学家报》援引彭博新闻社报道称,美国将以7月16日为截止期限,允许中国熟制禽肉进入美国市场。

报道援引未署名的中国国际金融专家的话指出,北京所做的要比华盛顿多,在扩大对方商品市场准入方面比美国更灵活。即便如此,双方签署的这项协议也将对彼此都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专家认为,中美两国已经开始收获果实,但这还只是一场盛宴之前的开胃菜。

《经济学家报》指出,两国未来将着手讨论中美经济合作一年计划,以进一步强化促进中美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行动。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2日也称,在世界多国领导人本周末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前,中国与美国达成的一项重新调整贸易关系的重大计划,给了中国一次精心安排的外交上的成功,因为两国避开了贸易关系中一些最难缠的问题。

文章表示,北京12日发布的声明与特朗普政府此前的声明遥相呼应,表示要采取措施让一系列美国出口产品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重点集中在农业、金融服务和能源领域。

美媒认为,在经历一连串贸易报复措施和口水战后,中美“百日计划”确立了一个合作基调。一个新进展是中国定下了取消美国牛肉进口禁令的明确日期。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对此表示欢迎。

中俄正研制反卫星武器,以缩小美军优势

【博览财经消息】俄媒称,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尼尔·科茨对国会所做的报告称,美情报部门认为,俄罗斯与中国正在研制反卫星武器。

据俄罗斯卫星网5月12日报道,美国情报机构报告称:“据我们评估,俄罗斯和中国认为必须回应美国在军事、民事和商业太空系统的优势,他们正越来越多地考虑将打击空间系统的实力列入将来的军事学说中。这两个国家都将继续研制各类反卫星武器,以此缩小美军的优势。”

报告称:“俄罗斯和中国有意研制能够对抗太空领域以美国为主的对手的武器,虽然他们在公开声明中和外交领域将继续推行太空非军事化,继续表示不首先部署武器。”

报告还指出:“俄罗斯有意将电子战部队现代化,并于2020年前部署新一代电子战武器。伊朗和朝鲜也在扩大自己破坏军用通信和导航的能力。”

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俄中两国会在几年内研制出可摧毁卫星的武器系统。报告称:“俄罗斯的军事战略可能会包括把反卫星武器作为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开展更广泛的武器更新时为其防空部队配备。他们也很可能会研发出各类干扰在轨道运行的卫星的武器。”

他在报告中称,俄罗斯计划改善导弹发射侦察、预警与军事通讯系统体系,旨在更好地保证对战略武器的有效管理和指挥。俄罗斯计划至2025年使其侦察卫星的数量增加一倍,甚至是两倍。

报告指出,“中国计划继续加强自己在太空的军事和侦察能力,旨在改善军事管理和保证对复杂军事行动的支持。中东、东南亚和南美的许多国家通过发射军民两用卫星来支持自己的战略军事活动。”

日本拟引进岸基"宙斯盾" 认为其性价比高于"萨德"

【博览财经消息】日媒称,据多名政府相关人士透露,日本政府鉴于朝鲜不断发射弹道导弹的情况,正在就引入被称为岸基“宙斯盾”的陆地型“宙斯盾”系统进行最后协调。

据日本《读卖新闻》5月13日报道,日本政府认为,从防空能力和性价比方面讲,岸基“宙斯盾”比美国最新式“萨德”反导系统更适合日本。

日本当前的导弹防御态势是双重防御,第一重是搭载于“宙斯盾”舰上的“标准”-3拦截导弹在约500公里高空的大气层外进行拦截。如果拦截失败,就由第二重的“爱国者”-3地对空导弹在地面以上十几公里处进行击落。

岸基“宙斯盾”是把安装在“宙斯盾”舰上的具备导弹防御能力和可攻击战斗机和巡航导弹的防空能力的装备,固定设置在了陆地上。它是由雷达和拦截导弹等构成。“宙斯盾”舰需要200至300名乘员,但岸基“宙斯盾”只需要十分之一的人员,便于24小时警戒。

引入后,海上“宙斯盾”舰与陆上的岸基“宙斯盾”、“爱国者”-3导弹构成三重拦截态势,提高了拦截的概率。

岸基“宙斯盾”系统平均每套花8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088美元)。目前的“标准”-3导弹射程只有100公里,防护范围很小。但岸基“宙斯盾”中预计使用的、日美正在联合开发的“标准”-3 Block 2A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预计2017年度内完成开发。如果是“标准”-3 Block 2A导弹,2枚就可以防护日本全境。

“萨德”反导系统平均每套约合1250亿日元,覆盖日本全境需要6套,因此,与岸基“宙斯盾”相比,在性价比上处于劣势。

另外,“萨德”还需要在首都圈设置发出强烈电磁波的雷达,在部署地点的选择上比较困难。中国和俄罗斯认为“萨德”系统的雷达会监视到本国的军事活动,强烈反对美军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如果日本引入,势必会招致同样的反对。

周边动态

亚投行再添七个新成员,日或改变态度谋求加入

【博览财经消息】外媒称,在中国今年最大规模的外交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前一天,中国支持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5月13日称,已经批准7个新成员加入该银行。

据路透社5月13日报道,此次加入亚投行的新成员是巴林、玻利维亚、智利、塞浦路斯、希腊、罗马尼亚和萨摩亚,它们的加入使亚投行的成员总数达到77个。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与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举行联合记者会,宣布了新成员加入一事。金立群说:“亚洲各地更好的基础设施将使智利商品能够进入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对智利基础设施的更多投资将把亚洲和拉丁美洲这两个伟大的大陆进一步联结在一起。”

巴切莱特总统说:“我们认为有很多项目可以把亚洲与拉丁美洲联系起来。”她还说,她已和中国领导人商谈了投资兴建一条跨太平洋光缆,以改善亚洲和拉丁美洲之间的数字联通性的可能。她说:“这条光缆可以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它可以把太平洋变成我们两个地区之间的桥梁。”

报道称,亚投行在3月份曾批准来自全世界的13个成员——包括加拿大——加入该银行。

另据共同社5月12日报道,该社12日获悉,日本安倍晋三政府内再次出现了参加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主张。除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展示了积极姿态外,相关省厅也出现了早日参加为好的意见。有意见指出,除了担心日本落后于大势的危机感外,还存在通过向中国靠拢摸索改善关系的意图。

报道称,关于参加亚投行的预想,二阶4月下旬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可以认为有这个可能。”首相官邸和经济产业省也隐约出现了希望参加的意见。某政府高官12日表示存在参加的可能性。

报道认为,安倍政府内部之所以出现参加亚投行的主张,是出于对迄今保持一致步调的美国可能转而加盟的警惕心理。

日媒还表示,七国集团内一直与日美保持同步的加拿大去年8月改变态度转为参加。特朗普的亲信中也出现了认为不参加“失策”的看法,于是日本政府内“恐被美国抢了先”的担忧再度升温。

文在寅首访将是哪国?或依次访问美中日

【博览财经消息】据韩联社报道,韩联社首尔5月13日电 韩国新任总统文在寅就任两天内分别与美中日三国领导人通电话并获邀访问。据外交人士分析,他或依次访问美中日等主要国家。

3.1.jpg 

韩联社认为,考虑到“不确定性逐渐扩大”的朝核问题,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双边首脑会谈自是首脑外交首选。据悉,文在寅计划本月派《中央日报》前任会长洪锡炫为特使赴美协调行程。外交消息人士也表示,文在寅或6月访美会晤特朗普。

但也不能排除韩国任命外交安全班底梳理朝核及“萨德”问题立场迁延日久,以及特朗普政府解除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等,所导致的政府危机等变数。

中国可能是文在寅访美后下一站。

3.2.jpg

文在寅当选新一任韩国总统时,与民众握手。

分析人士认为,文在寅将借定于下半年举行的韩中日领导人会议之机举行韩日首脑会谈。但政府就处理《慰安妇协议》将耗费大量时间收集意见及探讨。预计三国领导人会议快的话最早将于秋天举行。

此外,前任总统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就任后首访依次选择美国、日本、中国,朴槿惠在任期间由于韩日关系欠佳未曾出访日本。

朝鲜寻求引渡美中情局密谋暗杀金正恩嫌犯

【博览财经消息】美媒称,朝鲜外务省一名高级官员12日称,平壤将寻求引渡卷入其所谓上月一起由美国中情局支持的以生化毒物暗杀领导人金正恩阴谋的所有人员。

据美联社5月11日报道,朝鲜副外相韩成烈11日召集驻平壤的各国外交官开会,简要介绍了朝鲜有关美国中情局和韩国情报机构收买和强迫一名朝鲜男子加入这起暗杀阴谋的指控。

报道称,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曾暗示这起暗杀阴谋已在上月被挫败。朝鲜国家媒体自上周以来一直在播发有关这起暗杀阴谋的报道,国家安全保卫部已经发誓“查出”所有参与这起被朝鲜称为“国家恐怖主义”阴谋的人员。

韩成烈11日通过作出有关引渡的表态又往前迈进了一步,不过朝鲜尚未点出任何外国嫌犯或在国外的朝鲜嫌犯的名字。他说:“根据我们的法律,朝鲜中央检察所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始致力于要求移交涉案罪犯,以便对这一令人震惊的国家恐怖主义行径的组织者、密谋者和追随者进行惩罚。”

被朝鲜点到名字的只有一名住在平壤的朝鲜人,不过只是点出了他姓“金”——这个无处不在的姓氏,朝鲜称这个朝鲜人曾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短期工作过。

中菲拟磋商南海问题,本月料签共用争议水域协议

【博览财经消息】外媒称,中国和菲律宾预计本月签署一项有关南中国海安全与合作的协议,以便能和平共用两国在南中国海存在主权争议的海域。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10日报道,美媒引述新华社的报道说,中菲官员本月将在北京举行有关南中国海问题的首轮谈判,会谈日期还未公布。

荷兰海牙莱顿大学学者萨索特说:“这一谈判将进一步改善中菲关系,而中菲关系稳定对菲律宾经济和安全不是坏事。”

报道称,中菲有关南中国海的第一个协议可能不会涉及具体问题,但将反映去年10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问北京时与中方签署的联合声明。中菲在该声明中承诺,加强双方海岸警卫队之间的合作,并研究处理“紧急事件”的途径以及应对“人道主义和环境问题”,包括保护海洋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洋安全问题研究员郭柯林说,中菲若能达成协议,中国将可借此表示中国能够和提出南中国海主权声索的东南亚国家和平合作,而无需外力(如菲律宾传统军事盟国美国)施加压力。“人们已经看到中国利用菲律宾作为例子提出一种反论,‘看,美国不应当介入菲律宾事务,尽管菲律宾是它的盟国’。”

萨索特预计,未来的会谈可能使中菲逐渐走向详细具体的海洋使用协议,如同2004年中国和越南所达成的协议那样,规定了谁可以在北部湾海域捕鱼。中菲若也达成类似协议,两国渔船和油气勘探设施就可以更准确地知道在何处作业不会引发对峙。

报道称,杜特尔特去年6月上任后,采取“疏美亲中”的外交路线。中国去年10月许诺向菲律宾提供240亿美元的援助和投资。

台湾地区智库高等政策研究会秘书长杨念祖说,菲律宾要争取的是中国大陆在基础建设项目上进行大规模投资和援助,并希望大陆保证船只不会干预菲律宾在自家水域进行捕鱼和资源开采作业。他说:“由于国力悬殊,因此可以预计,任何相关的协议都将模糊到避免将来伤害中方的利益。”

国际观察

解读日本的亚太与东亚区域经济战略

【博览财经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2017年第3期刊载文章《日本的亚太与东亚区域经济战略解析》,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全文约1.1万字。

张蕴岭认为:二战后日本先后推行积极的亚太经济战略和东亚区域经济战略。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加强了对东亚的投入,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进取性的对外经济战略,日本把加入TPP作为在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取得主动性、引领性地位的重要战略。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和实行“美国第一”的保守主义政策,让日本的“一箭双雕”设计受到损害。面对新的形势,日本如何定位自己的新区域经济战略,有没有“积极的区域经济战略”,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张蕴岭在文章中指出,长期以来,日本在保持与美国特殊关系的同时,实行积极的东亚经济战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东亚地区经济关系和影响力的加强,让日本倍感压力,迫使其采取更有进取性的经济战略。本文拟通过系统梳理二战后日本的区域经济政策,分析日本的亚太与东亚区域经济战略意图,力求提出一些带有思考性的看法。

一、二战后日本的区域经济战略演变

二战后,日本在很长时间内不提“东亚”,或许是因为其之前推行的“大东亚共荣圈”以失败告终。但是,随着经济的恢复,日本的“东亚情结”开始萌发。早在1952年,首相吉田茂就认为,东南亚的市场对日本非常重要,把通过扩大市场、支持新兴国家经济作为发展政治关系的重要政策。1953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开展东南亚经济合作基本方针》,提出设立“东南亚开发基金”构想,1957年首相岸信介访问东南亚,1966年启动了东南亚开发部长会议。

然而,出于多种原因,日本的东南亚外交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直到1977年日本提出以“与东南亚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关系”为指导的“福田主义”,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才有了显著发展。特别突出的是,日本与东盟先后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如“日本—东盟论坛”“日本—东盟外长会议”“日本—东盟经济部长会议”等,开始对东盟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这些努力大大推进了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1993年日本又提出了“宫泽主义”,除继续加强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外,也在政治与安全方面扩大合作,提出“携手构筑东南亚繁荣与和平”。

诺奖得主提醒法国:保护主义未完败 现在开香槟太早

【博览财经消息】《瑞士商报》网站5月8日发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的文章《法国:现在开香槟还为时过早》称,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法国总统选举中获胜令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至少欧洲不会走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强加给美国的那种保护主义路线了。但全球化的支持者们应当把香槟放进冰箱:保护主义和“非自由主义民主”的支持者在很多国家还走在取得进一步成功的道路上。

施蒂格利茨称,有人认为,特朗普的管理不善和显而易见的无能足以给民粹主义解决方案泼上一盆冷水。支持特朗普的美国老工业区选民四年后的境遇几乎百分之百会比现在更糟。

但是,以为民众对世界经济的不满已经达到顶峰却是个错误。如果发达的自由民主国家继续奉行其一直以来的政策,被裁员的劳动者将进一步被边缘化。很多人会有这种感觉,特朗普、玛丽娜·勒庞等人至少声称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以为选民会自行远离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想法不过是世界主义的一厢情愿。

施蒂格利茨称,自由市场的支持者必须明白,很多改革和技术进步导致部分人的境况变差。这些改变原则上提高了效率并使获益者有可能对受损者作出补偿。但是,如果受损者的境况继续恶化,他们为什么要支持全球化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事实上,转向抵制这种改变的政客符合他们的利益。

因此,我们的教训应当是:没有社会福利计划、再就业培训以及对落后人群的支持,特朗普这类政客可能会成为一种长期现象。这给所有人都带来了高昂的代价,因为他们利用人们的担心,为偏执盲从煽风点火,通过一种极端化的“我们反对”的执政战略来满足他们的权力欲。

特朗普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墨西哥、中国、德国、加拿大和其他很多国家——随着他执政时间的增加,这个名单肯定还会变得更长。勒庞到目前为止主要以穆斯林为目标,但她最近否认法国人在二战期间对犹太人被抓负有责任的表述明确表明了她的反犹主义。

施蒂格利茨称,结果可能导致深刻的甚至是可能无法修复的国家分裂。在美国,特朗普眼下已经对总统职务造成破坏。特朗普、勒庞和其他人所支持的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这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而言是一枚手榴弹。

科米事件和水门事件的异同

【博览财经消息】《今日美国报》网站5月10日刊发题为《特朗普、尼克松和水门事件:有哪些异同点?》称,把尼克松总统、导致他下台的水门事件和特朗普总统进行对比的做法这些天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特朗普周一解除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之后。那么,特朗普的白宫与尼克松的白宫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相似点

都是解除调查者的职务。1973年5月,司法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任命了一名特别检察官阿奇博尔德·考克斯,调查水门大厦非法闯入事件和随后白宫掩盖其涉嫌一事有可能产生的罪行。考克斯曾担任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司法部副部长,是尼克松的老对手。他要求提取尼克松在白宫内相关谈话的文字资料和录音带,从而迅速激怒了白宫。1973年10月20日,尼克松命令解除考克斯的职务。被称为“周六夜大屠杀”的解职风波增强了要求弹劾尼克松的呼声。

周一,特朗普解除FBI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称科米对去年调查希拉里·克林顿私人电邮服务器的处理让他对其掌管FBI的能力失去信心。有人马上将这件事与考克斯被解职相提并论,因为FBI也正在调查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和政府与俄罗斯干预2016年美国大选一事之间的联系。

均导致白宫发言人焦头烂额。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罗纳德·齐格勒在新闻发布会上竭力解释为什么白宫关于水门事件的说法变来变去。有一次,齐格勒说他之前的不准确陈述“无效”。

特朗普的新闻秘书肖恩·斯派塞也一直在勉强处理总统的诸多推文和不准确陈述。据报道,周二他和白宫新闻团队其他成员努力对科米被解职一事进行解释时,他让电视台摄像师关掉灯光。

还有竞选卑鄙行为。尼克松的竞选团队在1972年聘请了年轻的政治行动人员干扰几名民主党候选人选的运作。

特朗普的竞选受益于俄罗斯破坏去年美国大选的计划,其中包括黑客窃取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电子邮件。然后,这些电子邮件被发送给维基揭秘网,在竞选活动如火如荼的几个星期里在网上公开。

不同点

没有特别检察官。暂时还没有。尼克松当年被迫同意委任考克斯及其继任者利昂·贾沃斯基领导一个特别检察小组调查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犯罪活动,因为司法部被指在政治上过于妥协而不愿调查总统。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或共和党主要人物,都没有对任命一位特别检察官的主张表示赞同。

观察与思考

破解服务业“成本病”,日本是中国前车之鉴

【博览财经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2017年第3期刊载文章《日本服务业的发展与困境——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检验》,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正。

田正认为,在日本实现工业化后,日本经济的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但与此同时,服务业所固有的生产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日本服务业的“成本病”问题突出,影响到了经济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服务业生产率有其必要性,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趋势之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关键。专业化程度、工业化程度以及服务业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田正在文章中指出,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日本的经济结构表现出服务化特征,服务业在其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虽然服务业占比提高标志着经济发展走向成熟,但由于服务业存在着消费与产出的同时性、产品的不可保存性等一系列特征,致使服务业的产出波动幅度大、新兴技术导入难,造成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速水平落后于制造业,与其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扩大极不相称。低生产率的服务业部门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扩大,将会对经济整体的生产率提高造成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称之为服务业的“成本病”。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其产业结构经历了服务化过程,因此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日本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日本服务业的发展

日本的服务业,根据其服务内容可以分为狭义的服务业和广义的服务业。狭义的服务业,是指对个人服务业、对企业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对个人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消费者,主要包括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美容业、照相业等与生活相关联的产业,同时也包括诸如游乐场、电影院、剧场等与娱乐休闲相关的产业。对企业服务业主要是为工商业企业提供服务,包括租赁业、广告业、废弃物处理业等。公共服务业是指为社会整体提供服务的服务产业,主要包括教育产业、医疗产业以及政府的研究机构等。而广义的服务业除了包含狭义服务业所涵盖的内容外,还包括其他不属于制造业的产业,如电气煤气水道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信息通讯业以及运输业等等。广义服务业通常又被称为经济结构中的“第三产业”。

自日本经济结束高速增长,进入稳定增长尤其是长期低迷时期后,不论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层面而言,日本的服务业始终处于不断扩大的过程之中。第一,日本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增加趋势。第二,从劳动力层面看,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人口在不断增加。第三,随着日本经济结构服务化倾向的日益加深,日本的服务业销售额也处于不断增加的上升通道。第四,日本的服务业外包化倾向明显。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在日本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但是,随着服务业规模的扩大,服务业所固有的生产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日本服务业的“成本病”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

随着日本工业化的完成,经济结构日趋成熟,服务业在其中所占比重逐渐扩大,但受到服务业固有特点的影响,其生产率并未随着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率的上升而相应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而且,生产率差异不但体现在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还存在于服务业企业之间。不断扩大的服务业部门规模与其难以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不但影响了日本的产业升级与新兴支柱产业的产生,而且对日本经济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指出,由于服务业部门所提供的产品本身就是最终产品,没有使用资本和新技术的空间,因此造成了服务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现象。由于经济是自由竞争的,制造业部门不断增长的资本和技术导致其实际的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同样会导致服务业部门的工资增长。但是,服务业部门所增加的生产成本并不能被生产率的提高所抵消,因此服务业部门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服务业的“成本病”问题出现。此后,随着生产率差距的增大以及工资差距的缩小,效率低的服务业部门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进一步扩大,生产效率高的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反而不断缩小,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会不断从制造业中流出,并流向生产率低的服务业之中,从而使得经济整体的生产率水平下降,经济增长率也会下降。

三、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趋势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提高服务业的生产率,需要从提高服务业内部各产业的生产率入手,而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服务业生产率的关键,发展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助于服务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指狭义服务业中的对企业服务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在市场中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而非私人消费者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等。

近年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制造业对于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制造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越来越依赖金融、租赁、信息服务等服务产业的支持,服务产品作为中间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服务业的经营范围也在扩大,对制造业的渗透不断增强,服务业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将其生产链扩展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环节,实现了向制造业的跨界。

日本在完成工业化后,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中间产品服务,包括:财务咨询、信息服务、软件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等等。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对日本的制造业有着重要影响,在日本经济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对日本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在日本的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率逐步下降,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率逐步提高,这说明日本的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产业升级正在不断推进,通过创造性破坏过程,催生了新产业与新业态。

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产性服务业在日本服务业乃至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内部的产业升级还能够推动新产业的诞生,拉动创新,改善经济结构。因此,有必要分析影响日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

佩蒂(Petit)认为,促进服务业增长的三个关键机制在于信息技术扩散、经济国际化与教育的稳定发展。当这三种结构性因素跨过一定门槛之后,会表现出相互依存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普及将有助于提高经济体的人力资本,而国际化会推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对佩蒂的观点进行细化,并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一)分工合作的进一步细化

企业各部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专门进行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工作,从而实现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这使得参与交易的企业部门更加能够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生产率的提高,也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二)专业外包服务的发展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外包服务的发展将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当代的信息技术发展,能够把更多的环节分解外包给不同的经济主体执行,从而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更加专业化的外包服务,将有助于生产企业降低成本,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服务也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服务外包的成熟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如果日本的服务业外包能够更加成熟的话,将有助于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

(三)交易成本的降低

降低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将有助于二者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信息技术革命之前,日本曾通过发包商和承包商之间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交易成本的降低,从而实现了生产成本的下降与生产率的提高。在信息技术革命后的今天,日本厂商间通过系列承包体系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已被信息技术所取代,交易成本的降低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专业化程度、工业化程度、生产性服务业效率这三个解释变量的提高对于促进日本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的投入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关系并不显著。

经济结构服务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历程,中国的经济结构同样会表现出服务化趋势。因此,中国在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应格外警惕服务业的“成本病”问题,汲取日本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率差距过大的教训,注重提高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是中国经济转型期内的一个重点课题。为避免服务业的“成本病”问题,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应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科技型生产性服务业,如电信业、信息服务业、设备租赁业等。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提高服务企业的技术优势,细化服务合作分工,推动外包服务的发展,缩减与降低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