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兴通讯完成5G国家试验mMTC测试 向物互联又迈进一步
据C114中国通信网报道,近日,在中国5G国家试验第二阶段测试中,中兴通讯率先完成mMTC场景外场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要求,实测显示提升接入终端数量能力近600%,实现了等效千万级连接密度,向万物互联的未来世界又迈进了一步。
针对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中兴通讯采用MUSA(Multi User Shared Access,多用户共享接入)技术,有效提升接入数量,为大连接场景提供重要支撑。中兴通讯提出的MUSA技术引入短复数域扩展码,接入数量提升3~6倍;免资源调度,简化同步和功控过程;先进扩频序列设计和优秀SIC技术;简化终端实现,降低终端能耗。
中国5G国家试验分为关键技术验证、技术方案验证、系统方案验证三个阶段,今年进入第二阶段-技术方案验证阶段,北京怀柔试验外场具备低频、高频、mMTC和uRLLC全场景测试条件,满足未来5G规模商用前全系列测试研究需求。本次mMTC测试是5G国家试验第二阶段的重要一环,中兴通讯采用专利帧结构设计和MUSA技术,测试结果满足要求,为5G低功耗大连接场景的技术推进作出示范。
面向未来5G,大连接和大数据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物联网将成为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未来,数十亿部具有超凡连接和计算能力的移动终端,将与机器人、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应用融合,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类通信)是ITU-R确定的5G三大主要应用场景之一,5G网络关键性能指标之一正是实现1000K每平方公里的连接密度。超大连接数对5G网络提出了极高挑战,传统移动网络中如果终端数量很多,发起业务时需要消耗大量调度资源和功耗,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支撑大连接场景的首要前提。
作为中国IMT-2020推进组的核心成员,中兴通讯主动承担多项重点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任务,牵头多项5G关键技术方向的研究与标准化推进工作,继去年率先完成中国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任务后,目前全面参与国家5G二阶段测试,本次中兴通讯采用最新的ITBBU、5G高低频AAU、及NR新空口技术,全面展开外场性能测试,满足更高频谱效率、更大连接密度、更高可靠性和更低空口时延等七大典型应用场景的关键性能需求,进一步推动5G产品的商用化,助力推动5G规模商用前的技术方案验证,为我国2020年启动5G商用奠定基础。
国美金融科技收购冠创美通 斩获互联网支付牌照
2017年6月7日晚间,国美金融科技发布《有关收购目标公司之贷款及关联交易有关订立VIE合同之持续关联交易》,宣布将银盈通支付有限公司(简称“银盈通”)揽入怀中,终于斩获互联网支付牌照。
央行官网信息显示,银盈通于2013年1月6日获得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18年1月5日。其业务类型和范围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北京市、山西省、云南省、贵州省)、互联网支付(全国)”。
除了互联网支付资质,银盈通还在2013年9月成为首批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单位。截至2017年6月7日,仅有30家平台获得此种资质。
在分析此次并购的理由时,国美金融科技强调其在2016年8月已经与同为国美控股旗下的国美电器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此次收购获得支付服务牌照和跨境支付结算牌照等在中国从事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服务业务所需的牌照,便于进一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布局。拥有自营的支付管道,有效降低服务成本。
收购事项将使集团从冠创美通导入互联网使用者流量和资料,为国美金融科技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同时亦可吸引现有客户使用冠创美通之互联网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金融增值服务。借助国美控股的线上分销渠道,可以为国美金融科技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提供庞大的潜在用户基础。
传李宁与TPG挥手道别 投资者吃下定心丸
据“亿欧”撰文指出,6月8日,横盘多个交易日的李宁(02331)跳空高开5.6%。盘中震荡走高,截至收盘,李宁报收于5.84港元(单位下同),涨9.16%,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该股8日的成交额达13.178亿元,位居港股市场成交额排行榜第7名。其换手率亦达11.23%。
大涨或与前一日晚爆出的一条消息有关。6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李宁的大股东之一TPG拟出售所持全部7.76%李宁股权,约涉1.6亿股。每股作价5.2元至5.25元,较7日收盘价5.35元折让1.9%至2.8%,预计套现最多8.85亿港元。
恰好在8日上午9时开市前,李宁共录得两宗大手成交,每股作价5.25元,共涉及1.686亿股,共涉资8.85亿元。这两宗大手成交的成交量与TPG持股量基本相符,或就是TPG在出货。从成交价格来看,两笔成交均是以上限定价。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或退出都会给股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此次TPG减持的消息不仅没有让李宁股价下跌,反而助其有所突破。
TPG曾是李宁的白衣骑士。其于2012年战略投资李宁。彼时,正好是李宁艰难的时刻。2011年,因品牌重塑运动失败、库存大量积压,李宁的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大幅下滑至3.86亿人民币,较2010年缩水了65.2%。
资料显示,TPG是全球最大的私募投资基金,在中国有17年的投资经验,在消费品和零售行业都有较强的资源。在投资李宁之前,TPG曾协助达芙妮脱困转型成功。因此,业内普遍寄望转型成功的剧情在这家国产运动品牌身上重演。
根据当时TPG与李宁签署的协议,TPG将安排人员进入李宁的董事会,推动李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战略变革。交易完成后,TPG的确先后派驻数名高管赴李宁任职,欲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事与愿违的是,TPG的新团队却与李宁原有的团队难以磨合。据媒体公开报道,当时李宁公司内部虽然普遍认可TPG在战略层面开出的药方,但是这一药方具体操作过程中却面临许多问题。
另有李宁公司内部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司最为突出的矛盾在于新团队倾向于彻底否定公司过去的经验,全部推倒重来,但是公司并非所有环节都有问题。
团队无法磨合,重振业绩自然是关山难越。自2012年起,李宁的业绩陷入了长达三年的亏损泥潭,合计亏损约31.52亿人民币。
有分析人士认为,TPG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李宁已有几年,根据TPG的投资流程,眼下接近退出获利的阶段,其所持股份必然面临出售。这也让投资者一直担忧TPG减持会给李宁的股价带来不利影响。但本次TPG仅小幅折价就有买方接手,表明市场对该公司的信心,对于李宁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并且此次交易消除了投资者的担忧,为其服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