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3767期 2017-06-16(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张宏伟

6月15日,美股周三收盘涨跌不一,道指再创历史新高。15日开盘,港股恒指低开0.4%,之后迅速下挫,截至收盘,恒指跌1.2%,报25565.34点;国企指数跌1.6%,报10346.15点;红筹指数跌1.2%,报3974.2点。大市成交743.11亿港元。

资金方面,截止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4.34亿,港股通(沪)净流入0.7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8.69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3.33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美国加息四分一厘符合市场预期,反而市场更关注的是联储首次交代缩表计划,计划的进度比预期当中快。港股暂时借势回调,回调幅度亦不少,可见市场对缩表计划是比较关心的,不过,预期美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方完成到整个缩表计划,预计未来美股方面不会有太大跌势。不过,恒指短期上升动力不足,暂时仍然未能重上十天线,周四早更加跌穿二十天线,如周五进一步确认跌穿二十天线,则后市很大机会回落到25000点。由于港股今年至今已累积了不少升幅,所以此乃正常整固。

今日头条

恒指短期上升动力不足 关注20日线得失

2017-06-15_181117.png

6月15日,美股周三收盘涨跌不一,道指再创历史新高。15日开盘,港股恒指低开0.4%,之后迅速下挫,截至收盘,恒指跌1.2%,报25565.34点;国企指数跌1.6%,报10346.15点;红筹指数跌1.2%,报3974.2点。大市成交743.11亿港元。

个股方面,内险股下跌,中国人寿跌3.23%,报24元,领跌蓝筹。中国平安跌2.15%,报50.15元;中国太平跌3.61%,报19.22元;新华保险跌1.98%,报39.55元。权重股下跌,香港交易所跌1.3%,报198元;腾讯控股跌1.59%,报273元;工商银行跌1.54%,报5.13元。蓝筹地产股下跌,新世界发展跌2.27%,报10.34元;恒隆地产跌1.96%,报20元;新鸿基地产跌1.66%,报118.7元;信合置业跌1.34%,报13.26元。航空股下跌,中国国航跌3.09%,报7.53元;北京首都机场跌2.68%,报10.9元;南方航空跌1.72%,报6.29元。美图公司跌6.59%,报8.5元,盘中最多挫近9%低见8.3元,该股于去年12月15日上市,半年禁售期于本月完结,IPO发行价为8.5元。

资金方面,截止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14.34亿,港股通(沪)净流入0.7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8.69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3.33亿。

消息方面,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1.25%,与市场预期一致。香港金融管理局随后宣布,将贴现窗基本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5%,跟随美联储稍早宣布加息25基点;此为金管局自今年3月中以来再次调整基本利率。此外,美联储主席耶伦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加息体现出美国经济取得进展。一旦时机合适,美联储将正常化资产负债表。预计美联储将从2017年开始缩表,缩表可能会持续数年。

大华继显策略师李惠娴分析认为,美国加息四分一厘符合市场预期,反而市场更关注的是联储首次交代缩表计划,计划的进度比预期当中快。港股暂时借势回调,回调幅度亦不少,可见市场对缩表计划是比较关心的,不过,预期美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方完成到整个缩表计划,预计未来美股方面不会有太大跌势。不过,恒指短期上升动力不足,暂时仍然未能重上十天线,周四早更加跌穿二十天线,如周五进一步确认跌穿二十天线,则后市很大机会回落到25000点。由于港股今年至今已累积了不少升幅,所以此乃正常整固。

热点聚焦

周五热门港股聚焦

2017-06-15_214752.jpg

美联储如预期加息25个基点 会造成哪些影响?

2017-06-15_202251.png

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备受关注的美联储决议终于出炉,一如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1.25%,这也是2015年底以来第四次加息。

紧接其后,香港金管局决定跟随,亦将贴现窗基本利率上调25个基点,从1.25%上调至1.5%。这是三个月内香港第二次跟随美联储加息,表明了政策制定者对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的信心加强。中金在线综合撰文指出,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称:港元利率终将随着美元利率上扬。由于美联储加息,预计港元资金外流将持续。

全球货币及市场走向何方

美联储加息,将如何影响全球货币以及市场走向?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作出了分析。现在最直接影响是美元汇率指数走向对市场是非常敏感的,也就是说加息后,美元指数的走向是升呢还是贬呢?市场非常不确定。

美联储希望美元贬值,因为在他即将加息的时候,14日纽约市场的收盘美元指数在97.01,就是它的意愿想向下走,但是欧洲、英国对此事态不支持度明显,但是美联储成熟性、巧妙运用了澳元、加元、日元这样的货币,这样美元贬值的诉求依然没变,但它加息之后可能会伴随市场的论调,有一定增值,但增值幅度是非常有限的。

谭雅玲指出,此次美联储决定将对美元走势乃至全球资产和商品、资源价格带来重要影响。美元走势的高或低会对主要国家的经济、货币政策带来偏重,最重要的是对资产价格、商品价格、资源价格、农产品价格都会有影响。和美元地位、特殊性有关联。

这一次中国央行没有跟

今年3月,美联储上调利率后,中国央行随即跟进,全线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和MLF利率,被市场解读为“变相加息”。但对比三个月前,中国目前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分析认为此次中国央行没有跟进必要。

中信固收认为,本次央行并未提高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中美利差虽有所缩小,但是仍高于130BP,处于历史高位。

2)外汇占款降幅不断收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资本流动改善,无需央行被动加息。

3)去杠杆政策导致银行资金利率不断提升,一年期SHIBOR利率仍高于LPR,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被动抬升的可能。

4)宏观经济正处于库存周期和地产周期的尾声,下半年面临下行压力。

5)去杠杆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之前的经济、金融数据,特别是M2增速创新低,显示去杠杆政策取得积极效果。因此在缓和、渐进去杠杆的政策要求下,央行也无需继续加息,以避免市场出现超调。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央行前顾问余永定也同样认为“眼下中国需要保持利率稳定,没有必要跟随美联储。

美联储加息究竟关我们什么事?

由于美国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美联储无论做什么都是有世界影响力的,美联储加息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美联储加息也是一把双刃剑。

好消息:

1、美国债券将会升值

因为美联储加息,对于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对于中国人持有的美元资产来说都是好事了,因为每年支付的利息变多了,这些美国债券或者美国资产升值就会成为必然趋势,持有美国资产更赚钱了,这将会是最明显的好处。

2、中国的人民币会有贬值压力

由于美元资产升值了,那么人民币就会有贬值的压力了,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中国制造的产品从汇率的角度来说变得更便宜了。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是价格敏感的动物,同样物美价廉的产品,中国的更便宜了,为什么我不买中国制造呢?从而中国出口的产品竞争力也就更强了,我们的出口也将更为强劲。

不利的消息:

1、贷款买房压力大

美联储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加息,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加息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虽然目前中国央行无加息压力,但加息的压力会积累,不断增加),对于各位已经贷款买房的朋友来说,这个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每年大家还贷的利率是根据年初的基准利率浮动的,一旦基准利率上调了,大家每个月需要还房贷的金额也就会上升。在中国,不少家庭每个月需要还的房贷数额都是大于家庭月收入一半以上的,如果家庭收入没有增加,而需要还的钱更多了,无疑就要让我们日常的生活品质下降了。

2、黄金投资不划算

众所周知,美联储一旦加息,随着利率上升,美元走强,以美元计价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会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从而将会导致价格下跌。黄金作为一个投资品的价格只能不断下降,这样的结果是持有黄金就会变得很不划算,但是黄金又是比较难以变现的资产,所以中国大妈们,特别是持有黄金的中国大妈们可能要不开心了。

3、海淘、旅游、留学花费高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如果你既没有炒股,也没有房贷,更没有购买黄金的话,那么对于我们生活最大的影响就在出国留学、旅游以及海淘上面了。

本来我们出去还是蛮便宜,蛮划算的事情,但是一旦美联储加息,就意味着很多留学生家长以及海淘剁手党要郁闷了,因为我们买同样的东西要支付更多的金钱了,这个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公募参与港股通出新规 “沪港深”基金或将降温

2017-06-15_204207.png

公募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正式迎来新规!近日,监管层向各家基金公司发布了《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下称《指引》),对于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交易投资港股的比例、基金经理要求以及注册审核材料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新规的两大重要变化

根据《指引》要求,最重要的变化是,基金名字如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应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港股;若80%以下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则基金名字不得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以避免出现“风格飘移”情况,而且这类非“港股”基金股票资产中投资港股的比例不得超过50%

另一个变化是,对于通过港股通机制布局港股的公募基金,基金经理的投资经历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若是基金名字里有“港股”字样的,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至少有1名为基金经理);其他的名字不带“港股”字样的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的,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基金经理或者相关投研人员)。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指出,目前有很多沪港深基金经理仅有A股投资经验,未来可能面临更严格的考核制度。

取名想带“港股”先拿出80%非现金资产

在《指引》中,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被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名称中带有“港股”等类似字样的产品。

《指引》要求,这些产品当将80%以上(含)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而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条规定依据的是早在2014年落地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其实不算“新规”。《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基金名称显示投资方向的,应当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属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

既然是“老”规定,为什么现在要针对港股基金特地又拎出来?

“起因主要是今年315期间投资者的投诉,部分名字带‘港股’字样的公募基金实际上并没有投资港股,对投资者造成了误导。”前海开源基金产品开发部副总监李凯说,“为保护投资者权利,监管部门下发了此次新规。”

从季报来看,“李鬼”基金还真不在少数。如安信新常态沪港深精选基金,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竟然从未配置过一只港股!再如宝盈国家安全沪港深基金在过去5个季度的重仓股中,也从未出现过港股,2017年一季度亏损3.50%,踏空了近几个月的港股上涨行情。

第二类则是名称中不带“港股”等字样、有80%以下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产品。

《指引》要求,这类产品的港股最高投资比例不得超过股票资产的50%。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如果一只混合型基金的仓位中有90%为股票,那么港股比例不能超过90%的50%,也就是整体仓位的45%。

第三类是指数型基金,基金名称可根据标的指数名称命名。

94只基金已入场 也要调整仓位吗?

“第一类其实针对的是股票型基金,第二类针对混合型基金,第三类是指数基金,”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对产品名称的要求非常好,希望存量的老产品也能应用这个规定。”

据了解,当下通过港股通机制来参与港股的基金仍以沪港深基金为主,也有港股通基金。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上港股通标的基金累计有94只(合并子份额的基金数量)。

“从字面意思来看,《指引》关键字为注册审核,应该是针对新注册的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李凯表示,至于已经投资于港股市场的“老”基金产品,“由于之前基金合同有相关比例约定,因此不会涉及调整但不排除未来监管要求‘老’基金通过变更注册来满足新的比例要求。”

基金经理必须有“经验值” 组队刷港股不容易

《指引》还要求,通过港股通参与港股的公募基金,操盘的基金经理得有“游戏经验”。

在前文所述的三类产品中,《指引》对第一类以“港股”命名的产品要求最严,要求其基金管理人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为基金经理。

第二类80%以下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基金产品,其基金管理人应当配备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基金经理或相关投研人员)。

第三类指数型基金,需要根据标的指数港股权重的不同,参照上述要求来配备人员。

李凯认为,从现有的沪港深基金产品来看,“很多基金经理仅有A股投资经验”。新规对此进行了力度较大的规范,提高了对投资人的经验要求,在目前的市场上,具有这样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数量并不多。

王群航则表示,这个要求其实不算高,毕竟港股投资对基金经理的英语水平、对港股法规和交易制度的熟悉程度等,要求原本就很高。不过,也需要考虑到市场刚起步,相关产品还在入门阶段,各家公司的人才储备情况有所不同。

目前在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上表现亮眼的几家公司,都有独特的人才优势。有的公司不仅有致力于港股研究的内地团队,还有根植于香港的本土化“队友”。“像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在香港市场的基础都很好。”王群航表示。

而在沪港深基金方面发力最猛、独占近20只沪港深产品的前海开源基金,其基金经理曲扬目前打理着5只沪港深基金,其中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混合、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选混合、前海开源沪港深龙头精选混合等3只产品的任职回报率都超过了20%。就算如此,前海开源还是表示,“这类有丰富A股和港股投资经验的人才凤毛麟角”,港股投资力量建设不易。

沪港深基金发行或“降温”

有业内人士担忧,由于新规出台了具体的投资范围和比例,未来发行的港股通产品可能会更偏向股票型基金。对此,前海开源基金产品开发部副总监李凯认为,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仍会是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只是已有仓位中港股不能低于80%,整体股票仓位依然可以是0至95%。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涨”声不断,部分投资港股的基金业绩一路走高,沪港深基金借势加大了发行力度。据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主打沪港深概念的基金共计78只,而近一年来发行的相关基金达74只。有分析认为,新规除了对“风格飘移”的沪港深基金进行纠偏,未来相关产品的发行或有一定的降温。

由于新规中针对港股投资比例和人员配置都提出了要求,也有不少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新规无疑推高了投资港股基金的发行“门槛”。

“投资港股市场原本就是为了分散风险,但新规要求相关产品投资港股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80%,而港股市场并没有涨跌停机制,波动幅度较大,若产品以较高的仓位‘押注’港股市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将风险集中了。我个人估计部分公募基金公司未来发行沪港深产品的热情会减弱。”某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更有市场人士表示,监管层出台新政,也是为了给当前火爆的“沪港深”基金降温,并提高门槛精选投资管理人。

公司新闻

美图解禁首日跌回发行价 中远海运港口斥资2亿欧元入主西班牙港口

2017-06-15_210853.png

美图解禁首日跌回发行价 谁在套现离场?

6月15日,美图公司(01357)上市满6个月,迎锁定筹码解禁日,可以说是一个大考之日了。新浪港股撰文指出,坐临“考场”的美图表现不佳,低开低走,盘中最多跌8.6%,低见8.3港元。截至收盘,美图跌6.6%,收报8.50港元,刚刚好守住IPO的发行价,成交额17.483亿港元,成交量2.055亿股,为上市以来最大。

剔除盘前1亿股以IPO成交的大宗成交,美图15日实际盘中成交量为1.06亿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2.5%,换手率也仅为4.84%。从盘面情况看,买入美图最多的是沪港通,净买入额为7798.12万港元,加权平均价为8.483港元,卖出最多的是瑞士信贷,净卖出额为1.24亿港元,加权平均价为8.523港元。据数据显示,港股通资金持有美图的平均成本为12.46港元,持仓比例为1.91%,目前处于明显的浮亏状态。

据市场消息报道称,美图持股人据称将以IPO价格每股8.50港元出售6600万股股份,筹资7200万美元。

2016年12月15日,美图港交所上市,在过去的六个月时间里,其股价一如过山车一般:

三月初时,公司股价曾连续11天上涨,甚至在3月17日这天股价大涨21%市值一度达到761亿港元。而在三天后,美图公司终结11连涨,3月20日当天仅用80分钟市值蒸发300亿港元。而在3月31日这天,美图公司股价跳增至23.05元,公司市值一度逼近1000亿港元。再来,便是一路下跌,市值缩减至如今的361亿。

4、5月间,美图董事长之子CaiRongjia曾几度减持公司股份,套现金额逾9亿。当时就有港媒援引信诚证券联席董事张智威观点称,虽然CaiRongjia不是控股股东,但与蔡文胜的父子关系实际就有如“同一个人”,现时其光明正大减持并不违规,料公司或许上市前早已决定如此部署,甚至怀疑股价炒高与事件有关。

张智威当时还表示,CaiRongjia沽货行动是涉足法律灰色地带,料港交所都会因为没有相关条例可引述而无法起诉,并建议小股东未来若再见到大股东抛售势头不妙时,一定要及时离场。

但是很显然,着急离场的并不只有小股东。关键在于这个锁筹解禁日。

蔡文胜作为美图董事长,他在所有股份在这六个月时间里都是限售的。而在其儿子接连减持套现期间,蔡文胜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6月持股解禁后不会减持。

恰逢15日锁定筹码解禁,不知道这近6000万的大宗交易和1.4亿股的成交量出自谁手。

斥资2亿欧元入主西班牙港口 中远海运港口地中海布局又落一子

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01199)近期宣布了一项新的股权收购计划。

6月12日,其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港口(西班牙)与当地一家公司TPIH达成协议,由前者以2.0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所持有的西班牙Noatum港口控股公司(下称NPH)51%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NPH将成为中远海运港口的控股子公司。这也是继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全部股份后,中远海运港口在欧洲地区持股50%以上的第二家港口公司。

NPH主要从事集装箱码头的开发、运营和管理业务,资产包括Noatum瓦伦西亚港集装箱码头公司(下称NCTV)和Noatum毕尔巴鄂港集装箱码头公司(下称NCTB),以及两家辅助性铁路场站公司。

据介绍,瓦伦西亚港为地中海三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其350公里半径内的直接腹地占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近50%,是地中海西部的中转枢纽,而NCTV是瓦伦西亚港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NCTB则是毕尔包港唯一的集装箱码头,为南欧大西洋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也被称为伊比利亚半岛和法国西南部集装箱运输的理想门户。

近两年,中远海运港口在地中海区域内动作频频,标志性的项目便是完成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全资收购。此次控股NPH,中远海运集团在地中海的布局又落一子。

不过,中远海运港口的“野心”远不止于此。近年来,其海外扩张的步伐逐渐加快,仅去年就公布了三个海外收购项目,且全部位于欧洲,分别是荷兰鹿特丹Euromax码头35%的股权、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100%的股权以及意大利瓦多控股公司40%的股权。

积极推进全球化码头建设运营是中远海运港口的重点战略之一。公司表示,随着航运公司组成战略联盟的新格局正式确立,航运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码头运营商也需要一个更全面、覆盖更广的全球性码头网络。

阿里健康被爆收批发公司 医药电商加快布局药品B2B

马云刚捐赠5.6亿设立医院发展基金不久,阿里健康(00241)又被爆出已经低调收购了一家商业批发公司。

南方都市报指出,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布局医院发展基金的同时,又通过并购拿下医药批发公司牌照,不排除是阿里系进军医药分销的迹象。不过,14日,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两个举措没有关联。

一直有医疗梦的马云最近动作频频,先捐5.6亿元设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展基金”,紧接着来自工商信息的查询结果显示,阿里系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上市公司阿里健康被爆出已出资2000万元完成了对医药批发企业礼和医药的全资控股。而礼和医药的前身则为上市公司贝达药业旗下子公司贝达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阿里系最新的举措,我们也看不太明白。有的分析甚至认为,马云在杭州设5.6亿元医院发展基金,又在杭州并购医药批发公司,是否意在让并购来的医药批发公司更好地进入医院市场。其实,阿里的动作很明确,花2000万元就是为了拿医药批发(B2B)的资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一位副秘书长时如是分析。

对于外界的关注,阿里健康方面14日表示,设立医院发展基金属于马云个人的公益性质举措,而并购药品批发公司则是其去年牵头成立中国O2O先锋联盟后,阿里健康服务入盟药品零售企业的一种举措。

依照阿里健康此前披露的中国O2O先锋联盟项目信息,2016年5月,阿里健康与德生堂、百家惠苏禾、百草堂、康爱多等65家连锁药店,共同宣布成立了这一联盟。

而来自阿里健康2017年财报显示,“目前阿里健康已与200多家连锁药店开展合作,覆盖全中国过百个城市的2万余个药房门店。”也就是说,10个多月时间,不仅合作的连锁药店翻了3倍,合作的药店门店数量也翻倍。

马云曾公开表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不再有电子商务这一说法,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在医疗健康领域,阿里健康同样承担着布局药品新零售业态的使命。

而事实上,礼和医药目前的布局十分契合阿里健康的“胃口”。礼和医药官网显示,目前其下游会员药店约2万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170个市,配套4000平米的现代医药仓储物流。据了解,由于今年国务院已经明确要求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B证审批,改为备案制。也就是说,阿里健康并购礼和医药后,无需经过层层审批即可进行互联网医药B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