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3771期 2017-06-26(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张宏伟

6月23日,隔夜美股收盘涨跌不一。虽然油价反弹,但道指与标普500指数仍然录得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滑。医疗保健与能源板块攀升,推动纳指收高。23日港股恒指高开0.19%,之后维持震荡,截止收盘,恒指跌0.02%,报25670.05点;国企指数涨0.26%,报10430.04点;红筹指数涨0.37%,报4023.24点。大市成交658.05亿港元。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5.85亿,港股通(沪)净流出2.93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10.62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4.4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大市未见利好或利淡因素,外围亦未有特别消息,回归20周年在即,半年结亦将至,相信月底前港股表现不会太差,料继续于25500点至26000点区间上落。

今日头条

近期大市未见利好或利淡因素 料继续于区间上落

2017-06-25_172637.png

6月23日,隔夜美股收盘涨跌不一。虽然油价反弹,但道指与标普500指数仍然录得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滑。医疗保健与能源板块攀升,推动纳指收高。23日港股恒指高开0.19%,之后维持震荡,截止收盘,恒指跌0.02%,报25670.05点;国企指数涨0.26%,报10430.04点;红筹指数涨0.37%,报4023.24点。大市成交658.05亿港元。

个股方面,濠赌股下跌,金沙中国跌2.32%,报35.75元,领跌蓝筹;美高梅中国跌3.27%,报17.16元;永利澳门跌3.01%,报18.02元;银河娱乐跌1.67%,报47.15元。创业板下跌,ITP HOLDINGS跌27.59%,报0.84元;中彩网通控股跌26.83%,报0.28元;安悦国际控股跌21.64%,报0.239元;联旺集团跌16.42%,报11.2元;中国糖果跌9.46%,报0.67元。内银股上涨,工商银行涨0.97%,报5.2元;交通银行涨0.68%,报5.91元;中国银行涨0.26%,报3.81元。燃气股上涨,华润燃气涨10.31%,报26.75元;新奥能源涨6.2%,报46.25元;中国燃气涨5.49%,报14.98元。内房股上涨,万科企业涨3.79%,报21.9元;中国恒大涨1.85%,报14.34元;碧桂园涨2.59%,报8.72元;龙湖地产涨1.85%,报15.38元。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入5.85亿,港股通(沪)净流出2.93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入10.62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4.4亿。

消息方面,MSCI首席执行官Henry Fernandez表示,MSCI计划初始纳入222只大盘A股。基于5%的纳入因子,这些A股约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73%的权重。目前这一权重比例较低,未来5%的纳入因子或进一步提高。目前5%的水平是综合考虑了投资原则的确定性、法规及监管等因素,若未来中国在这些方面加快完善步伐,MSCI或提高这一比例。如果沪港通和深港通扩容,MSCI也将作出相应调整。此外,还可能选择纳入195只中盘股。他同时强调,这仍然取决于停牌监管、投资上限、法律法规限制等因素,MSCI也将进一步与交易所沟通争取更多数据授权。

腾祺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董事沈庆洪表示,近期大市未见利好或利淡因素,外围亦未有特别消息,回归20周年在即,半年结亦将至,相信月底前港股表现不会太差,料继续于25500点至26000点区间上落。

热点聚焦

周一热门港股聚焦

2017-06-25_230422.jpg

借力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再迎发展机遇

2017-06-25_193118.jpg

证券时报撰文指出,“2017全球国家(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日前揭晓,因为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庆典临近之际,因此,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香港的排名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近年来,香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包括旅游、贸易、零售等在内的香港传统支柱产业遇到发展瓶颈,加上外围环球市场环境波动起伏,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成为了备受全港各界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以近一年来的情况看,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公开提出“美国优先”这个颇具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主张,并加强反全球化,先后退出TPP和《巴黎协议》。另外,美联储加息步伐提速,吸引大量资金回流美国本土。欧洲方面,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宣布启动脱欧程序,法国总统马克龙正为拯救陷入低谷的欧洲经济而四处寻找妙策良方。这些外围因素都对作为环球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的香港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就香港社会内部而言,居高不下的楼价已令普罗市民的负担百上加斤,写字楼的高租金更是令香港的城市竞争力大打折扣。例如:在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最昂贵写字楼租金市场上,香港蝉联冠军,而且价格远远高于伦敦和纽约——香港中环以每年每平方英尺303美元的写字楼租赁成本高居全球之冠,紧随其后依次为伦敦西岸每年每平方英尺214美元和纽约曼哈顿中城的203美元。显然,过高的写字楼价格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营商成本,影响中外资大型企业选择香港作为亚太地区总部,普通的中小企业更是难以承受。因此,就长远来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会受到影响,除了损害香港竞争力之外,也不利香港年轻人的就业和创业。在近期香港商业用地拍卖上,“地王”更是频频出现,显示香港优质写字楼的价格在短期内易升难跌。

值得关注的是,在最新公布的“2017全球国家(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的“中国一带一路最具开发潜力城市”排行榜上,香港高居榜首。这其实正是香港突破困局的一条重要线索,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强芳归纳说,“一带一路,香港机遇多多”

实际上,自回归祖国以来,香港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占中事件等等的冲击,但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区政府强有力推动下,香港步步为营,凭借投资管理开放度、营商环境开放度、资本市场开放度、税赋政策开放度、信息社会开放度、社会与文化开放度等稳定优势,并凭借一带一路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澳珠大桥开通等历史新机遇,战胜重重困难,坚韧不拔,继续前行。

对于一带一路、大湾区发展所需的资金流,香港可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为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的相关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发挥作用。日前,港交所已就成立创新板展开市场咨询,以期吸引内地和海外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业内人士指出,只要香港创新板成立,将可立竿见影为内地新经济行业和高增长公司提供融资平台。

除了资金,香港还在人力、物流等方面保持优势。有研究学者指出,虽然目前香港的科研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少于1%,但要增强高科技实力,香港可以效法美国推出高科技绿卡,吸纳海外和内地的科技人才。香港还可学习深圳当年发展创科产业的经验,利用税务优惠将创科企业和相关人才吸纳过来。实际上,香港在税务上拥有很大优势,收入税率最高只有17%,远比内地的45%和美国的39.6%税率低,香港的企业利得税也只有16.5%,因此,只要港府调整移民政策方向,辅以税务优惠政策,一定可吸引内地和海外创科人才来港扎根、发展。另外,香港仍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可以凭借电子产品经香港转口到其他地方的优势,继续发挥香港作为物流集散地中心的优势。

港交所大刀阔斧改革正当其时 将“老千”从舞台上拉下来?

2017-03-12_170806.png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撰文指出,港股市场上周(19-23日)增长放缓,恒生指数五日微增0.2%,报收25670点。国企指数报收10430点,五日涨0.4%;红筹指数报收4023点,五日涨0.9%。行业方面,资讯科技涨2.5%领跑市场,能源业则表现稍逊,五日跌1%。

上周南向资金略有回暖,五日日均净流入8.3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日均流入4.1亿港元;港股通(深)日均流入4.2亿港元。个股方面,交易额突出在金融、汽车、地产方面。港股通(沪)十大流通榜中,腾讯、汇丰和平安分别上榜5次,长城、恒大上榜4次;港股通(深)十大流通榜中,IGG、腾讯、中兴各上榜5次,平安、融创中国和复星国际上榜4次。

6月16日,港交所发布《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和《有关检讨创业板及修订及的咨询文件》,就一系列拓宽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渠道及完善香港上市机制的建议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核心包括三部分的调整:

一、提“质”主板:最低IPO市值要求从2亿港元升至5亿港元,最低公众持股市值从5000万港元升至1.25亿港元;

二、改“质”创业板:删除创业板是主板“踏脚石”的定义,并取消转主板的简化程序;最低IPO市值门槛从1亿港元增至1.5亿港元,最低公众持股市值从3000万港元升至4500万港元,公开发售规模占总规模的10%,IPO锁定期从1年增至2年;

三、增“质”创新板:针对未符合主板和创业板的初创公司,设立创新初板和创新主板,不设财务限制;接受内地公司作为第二上市平台;创新初板只对专业投资者开放,创新主板则向散户和专业投资者开放。

港交所推出如此大力度的改革,背景缘何?我们知道,2016年香港主板及创业板IPO一共120宗,融资达1947亿港元,位居全球第一,力压纽交所和上交所。夺取桂冠源于香港自由和宽松的上市制度,而代价则是上市公司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港股老千经久不衰,庄股玩弄财技,创业板“壳”数不胜数,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选股困难和投资风险。经历多年的沉寂后,虽然2017年在海外资金、南下资金共同推动下,港股以17%的涨幅傲视群雄,但同时大公司被怀疑财务造假而惨遭做空的案例屡见不鲜。港股关注度提高后,问题也被放大。在互联互通和香港回归20周年的背景下,港交所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当其时。

此番改革,港交所主要为了断臂自保,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除魔。主板和创业板纷纷拉高IPO最低市值,虽然斩去了港交所一部分的盈利来源,但主要目的是打击近年来壳资源盛行、上市就是冲着卖壳的造壳行为。另外的意义在于,高市值标准意味着将来可能提高已上市公司的市值或者其他财务指标检测,打通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向下流动。以往爱往下炒的主板老千股,存在被炒进创业板的风险,相当于将“老千”从舞台上拉下来。向上转板的难度增大,内部再进行除魔、大清理,未来创业板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创业板或为壳股、老千股的“墓地”。

“断臂”创业板后,港交所准备另起炉灶,开辟创新初板和主板。新“炉灶”有以下特色:可以同股不同权、剔除了盈利门槛和不限制中国内地公司进行第二次上市。

港交所引入科技新兴企业的初衷是好的,因为根据港交所咨询文件的统计,香港市场总值有44%是金融和地产企业,过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占证券市场总市值仅仅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和伦敦交易所这一比例分别是60%、47%和14%。在内地一批优秀互联网公司(例如蚂蚁金服、滴滴、摩拜等)兴起的背景下,港交所希望以创新开放的姿态,吸引这些公司的到来。尤其是创新初板的设置,可以为一些小型初创公司提供公开交易的平台。但正如创业板一样,过度自由和宽松会滋生投机者和造假者的横行,如果不加以管控,创新板恐和创业板有着同样的命运。目前港交所的《意见稿》仍在征询期,希望港交所可以实现除魔斩妖、健康发展的计划。

公司新闻

比亚迪“兜售”电池进展神速 桑德国际私有化或渐行渐近

2017-06-25_221022.jpg

比亚迪“兜售”电池进展神速 下一步动力电池业务单独上市?

今年5月,比亚迪宣布将具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模块向新能源汽车市场供货。时间仅仅过去一个月,比亚迪“兜售”电池便有了神进展。6月6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深圳总部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透露,比亚迪动力电池外销已与几个大的乘用车品牌在谈,甚至有的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经济观察报获悉,目前比亚迪正在与广汽集团、一汽集团以及上汽集团等旗下的乘用车品牌洽谈动力电池的合作事宜,合作洽谈的名单还在进一步扩大。“以前比亚迪的电池就有小范围的对外出售,从今年年初开始,比亚迪电池事业部开始正式允许将自产的车用动力电池对外销售,这几个月感兴趣前来洽谈的车企的确不少。”知情人士透露。

广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称,的确有与比亚迪就动力电池合作进行接触,但现在无法对外透露过多信息。

作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上汽集团也出现在上述合作洽谈名单里,令人颇感意外,特别是在上汽集团已经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德时代”)宣布联合成立动力电池公司的背景之下,这样的接触显得意味深长。

对此,上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6月22日称:“上汽没有和比亚迪在电池领域进行合作,目前上汽已经和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系统方面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从研发端到制造端已经实现了全产业覆盖,可以满足上汽新能源车热销下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

但也有长期关注动力电池领域的资深人士表示,“上汽以前的确从比亚迪处购买过电池,但数量不多。现在来看,接触也许有,但应该不会有合作,上汽自己在电池这块已经理顺了。对竞争对手要知根知底,这也是很重要的。”

当前,比亚迪的动力电池销售已经从过去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为主动出击。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下半年很可能会有签署动力电池合作的企业,预计一年后会形成实质性销售。

现在,资本市场对动力电池的关注相当密切,其原材料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加之宁德时代超过千亿元的高估值,使动力电池的相关话题在资本市场很火爆。在这种背景下,长期深耕动力电池领域的比亚迪,下一步的选择不排除将动力电池业务单独上市,当前的对外合作或许是为将来的上市铺路。

遭遇沽空机构做空后 桑德国际私有化或渐行渐近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中,沽空港股成为了资本市场中一个难以绕开的话题。科通芯城、瑞声科技、敏华控股及达利食品纷纷拜倒在沽空机构之手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家香港上市企业被沽空机构狙击,这些公司大部分至今或依然在申请长时间停牌中甚至申请清盘,仅有少数公司成功击退沽空机构。其中申请停牌的公司则大多选择用“时间”换“空间”的手段,在有限的停牌时间内,争分夺秒地通过多种资本手段积极运作。

桑德国际(00967)便是这批被沽空后正在全力自救的上市企业中的一员。

日前,正处于停牌状态的桑德国际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前几大主要股东持股过于集中,即自然人文一波、长江资本(Changjiang Capital Fund)及公司主要股东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三家股东的持股总份额达到了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的79.81%,且彼等各自为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项下的公司主要股东,被认定为核心关连人士,不符合上市规则最低公众持股量的规定。

随着这一信息的披露,外界纷纷认为这预示着桑德国际短期复牌无望。

“这恰恰或是桑德国际自救进程的重要一步。”6月23日,一位长期跟踪桑德国际的港资券商研究人士坦言,“股权大量集中在主要股东手中,这已经为桑德国际的私有化创造了进一步的条件。

早在2015年时,桑德国际遭遇到沽空机构做空之后,市场便有传言称深陷财务风波的桑德国际不排除启动私有化的进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成熟,据悉,种种迹象表明,其私有化进程或正提上日程。

国泰航空重塑内部架构 拟裁员600人削减人力成本

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航空”)喧嚣数月的裁员行动正逐步落地。

国泰航空于5月22日正式宣布将裁减大约600名公司总部员工。其中,包括约190个高级及中级管理职位,占集团管理职位的25%,以及约400个非管理人员职位,占集团相关职位18%。

近日,多位国泰航空内部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最近一个月有员工陆续收到调岗或停职通知,“被裁撤人员最多的部门是负责集团IT后台搭建、信息发布的资讯科技部,有近80名员工已陆续接到通知。”

国泰航空表示,“裁员作为企业精简转型的一部分,务求令国泰航空及国泰港龙航空更有效地作出适时及恰当的决策,让公司可全心专注为顾客服务。”

在业内看来,裁员所带来的人力成本缩减既是国泰航空扭转近8年首度亏损的必然之举,也是响应投资者诉求的无奈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