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政策*
 查看往期
第3774期 2017-07-03(与您相约每周一、周三、周五)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张宏伟

6月30日,隔夜美股收跌,科技股延续近来下跌趋势,拖累大盘走低。美联储官员称在9月缩表的可能性较大。30日开盘,港股恒指低开1.1%,之后维持窄幅震荡,截止收盘,恒指跌0.77%,报25764.58点;国企指数跌0.64%,报10365.22点;红筹指数跌0.46%,报4005.23点。大市成交813.14亿港元。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9.61亿,港股通(沪)净流入10.08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出1.12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5.02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外围美股疲弱,美联储认为九月负债表缩减可能性大涨,给市场带来压力,不过A股止跌回稳给港股支持,加之资金持续流入正面影响港股市场,因此,料港股近期走势先回后升,可留意绩优股。

今日头条

资金持续流入正面影响港股 短期走势或先回后升

2017-07-02_193218.jpg

6月30日,隔夜美股收跌,科技股延续近来下跌趋势,拖累大盘走低。美联储官员称在9月缩表的可能性较大。30日开盘,港股恒指低开1.1%,之后维持窄幅震荡,截止收盘,恒指跌0.77%,报25764.58点;国企指数跌0.64%,报10365.22点;红筹指数跌0.46%,报4005.23点。大市成交813.14亿港元。

个股方面,吉利汽车跌2.55%,报16.84元,领跌蓝筹。科网股下跌,腾讯控股跌1.69%,报279.2元;IGG跌3.68%,报12.04元;瑞声科技跌1.41%,报97.6元;比亚迪电子跌5.72%,报15.48元。濠赌股下跌,新濠国际发展跌1.42%,报20.9元;银河娱乐跌0.42%,报47.4元;金沙中国跌0.69%,报35.75元。内险股下跌,中国平安跌1.53%,报51.45元;中国人寿跌0.63%,报23.85元;中国太平跌0.4%,报19.78元;新华保险跌0.25%,报39.7元。蓝筹地产股下跌,新世界发展跌1.49%,报9.91元;恒基地产跌1.02%,报43.55元;长实地产跌0.89%,报61.15元。

资金方面,截至港股收盘,沪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9.61亿,港股通(沪)净流入10.08亿;深港通资金流向方面,深股通净流出1.12亿,港股通(深)净流入为5.02亿。

消息方面,2日消息,为促进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共同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批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上线。其中,“北向通”将于2017年7月3日上线试运行。

贵人资本梁渊认为外围美股疲弱,美联储认为九月负债表缩减可能性大涨,给市场带来压力,不过A股止跌回稳给港股支持,加之资金持续流入正面影响港股市场,因此,料港股近期走势先回后升,可留意绩优股。

热点聚焦

周一热门港股聚焦

2017-07-02_232856.jpg

南下资金推波助澜 港股也有“漂亮50”!

2017-07-02_210019.jpg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夕,恒生指数以25764.58点收盘,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飙升了近4000点,连升6个月,收涨17.11%,创近10年来最长的月度升浪,表现傲视全球。中金在线港股综合指出,不过,港股个股的分化也在加剧,既有腾讯、汇控、中银香港、吉利汽车等股价不断创新高的大蓝筹,也有原形毕露、跌得稀里哗啦的老千股。可见,在黄金股和垃圾股并存的港股市场,2017年上半年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行情。

另一方面,20年来,内地、香港两地在经济、金融方面的融合正在不断加深。尤其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相继启动,南下资金对港股行情推波助澜,促使港股与A股的相关性日益加强,已经超过了与美股的相关性。

港股也有“漂亮50”

统计数据显示,50只恒指成分股中,48只今年上半年涨幅为正,占比高达96%!下跌个股仅2只,分别为中海油和中国石油,跌幅均在10%以下。今年以来跑赢大盘的恒指成分股有25只,占比为50%。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上半年涨幅高达129%,领涨恒指成分股。腾讯控股和中国神华紧随其后,上半年涨幅分别为48%和44%。此外,百丽国际、瑞声科技和银河娱乐上半年涨幅也均在40%以上。吉利汽车、中银香港、友邦保险和腾讯控股的股价均于近期创出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流行“漂亮50”的说法。如此看来,港股市场的恒指成分股正好是50只股票,覆盖港股主板上市股份总市值的约60%。从上述数据看来,这50只股票上半年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也可称之为港股的“漂亮50”。这50只股票代表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跃的香港主板上市企业。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恒指成分股由当初的33只,增至50只。恒指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关永盛表示,过去20年恒指成分股变化相当大,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急速增长,中资企业的实力不容忽视,由1997年占恒指比重约5%,跃升至目前55%。

南下资金推波助澜

自从2016年底深港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加速涌入港股市场的迹象十分明显。中投证券表示,目前南下成交金额已占港股通股票总成交约2~3成,沪深港通目前仍是资金流入的最主要来源。

统计数据显示,418只港股通成分股中,312只今年上半年涨幅为正,占比高达74.64%。今年以来跑赢大盘的有179只,占比达到42.82%。其中涨幅超过一倍的有10只,中国恒大上半年涨幅达到190.26%,高居港股通榜首。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16日,南下资金持有港股市值合计5765亿元。其对年初以来进入每日十大活跃个股的股票进行汇总分析,汇总后所有今年以来进入十大活跃个股的股票净买入金额合计730亿元。今年以来合计净买入最多的是汇丰控股、腾讯控股、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丰盛控股、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信银行和长城汽车。其中,买入汇丰控股118.2亿元,买入腾讯控股112.9亿元,合计占总金额(730亿元)的31.7%,买入金额远高于其他股票。今年年初以来,丰盛控股和新华保险南下资金成交金额占其全部成交金额的比重较高,达到35.4%和24.7%。

南下资金今年偏好金融业与资讯科技业,从今年以来增量资金看,金融业、资讯科技业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金额分别达到372.7亿元和161.9亿元,占今年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730亿元)51%和22%。而且,南下资金流入较多行业中,资讯科技业、地产建筑业、消费品制造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原材料业涨幅超过恒生指数年初以来涨幅。

港股通提升了行业估值水平。通过港股通渠道的内地资金流入量超过4900亿元人民币,而持有主要地产公司的市值超过430亿港元,占总流入资金的7.7%。从港交所获取的数据来看,内地资金买入较多的公司有融创中国、绿城中国、富力地产等,累计买入的股票数量占其可流通股比例分别达到49%、19%和18%,而行业平均为8%。

在南下资金的助推下,一批港股通标的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除港股“股王”腾讯控股外,还有比亚迪电子、敏实集团、舜宇光学科技、吉利汽车、禹洲地产、国泰君安、龙光地产、华润医药、中银香港等14只港股通标的股。

不过,在部分港股通标的上半年涨势如虹、领尽风骚之后,招商证券(香港)提醒,从资金层面来看,近期南下资金继续缩量,已有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建议短期继续以防御策略为主,适当锁定盈利、调减仓位,优化持仓结构,持有估值安全边际高的防御型品种,例如保险、电讯、公用事业、医药及消费等,回避基本面和流动性欠佳的小盘股,还可适当布局短期强势的工业板块。

恒指半年升17.11% 

据估计,资金市可持续至第三季,但短线需消化半年获利太丰厚的因素,美国联储局的缩表步伐以至对美元走势的启示,料成为下半年港股及资金流的最关键因素。据香港经济日报统计,南向港股通(沪及深)成为大市最主要动力,上半年累计净流入1,517亿元,去年底通车的港股通(深)贡献其中390亿元,整体动力持续。

外资方面,据统计,中港股票基金上半年共录70亿美元(约545亿港元)净流入,扭转去年同期净流出500亿港元的形势。MSCI宣布明年起纳入A股,单计6月22至28日的一周内,中港股票基金再吸资53亿港元,按周增多五成。

国泰君安证券市场策略师程嘉伟分析,资金上半年主攻科网股,单计重磅股腾讯控股已贡献大市近30%升幅,造就大市连月报捷。不过,他预期股市短线会有调整压力:从基本面看,公司业绩确有增长。但技术走势上,恒指“一枝箭”冲高,市场已开始有调整的心理准备。

中港债券通敲定3日通车,程嘉伟认为可令两地互联互通机制更趋完善,亦有利投资市场气氛,估计可抵销一部分股市获利压力。

招银国际策略师苏沛丰亦认同港股短期内会有回调,近期北水动力继续疲弱是原因之一:人民币回稳令内地资金缺少分散风险的需求;A股已跑输H股半年,近期有“当头起”的迹象,减低投资H股吸引力。’

苏沛丰补充,美元汇价仍然处弱势,历史上均反映利好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相信港股是其中一个受惠市场。然而,联储局对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时间表何时落实,市场仍未有共识,估计第四季环球资金流会转为观望,难以估计港股的“水力”会否转弱。

沪港深基金“水涨船高” 下半年港股还有冲高机会

2017-07-02_221742.jpg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喜庆日子,从年初至今港股市场也十分应景地一路飘红。与此同时,上市企业总市值增近8倍,市场单日成交额升逾4倍。

中国经营报撰文指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29日收盘,香港恒生指数从年初的21993.36点飙升至25943.25点,涨幅达到18.02%,区间最大振幅超过21%,6月8日一度摸高到26069.98点,面对低估值、“仙股”多的港股市场,投资者渴望参与其中的热情升温。

事实上,面对港股市场显著的赚钱效应,先知先觉的逐利资本已经大举南下。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港股通累计资金净流入4606.11亿港元。其中沪市累计净流入4163.28亿元,深市累计净流入440.8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沪港通累计经流入资金从2015年底开始呈现加速攀升趋势,短短两年半时间里,累计净流入金额已经增长了371.65%。

9成正收益 37只沪港深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10%

伴随着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持续走强,沪港深基金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年内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前十的榜单中,有9只为沪港深主题基金。其中,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基金以8.06%的净值增长率,名列195只同类基金第二名,大幅领先于普通股票型基金0.56%的同期平均收益率。

目前市场中共有沪港深主题基金77(A/B/C类分别计算)只,在有统计数据的57只产品中,除了4只浮亏外,超过9成沪港深基金均处于正收益。其中37只沪港深基金今年以来基金净值增长率在10%以上,安信新常态沪港深精选、嘉实沪港深精选、广发沪港深新起点、银华沪港深增长等9只基金收益超过20%,此外,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东方红沪港深近6个月的基金收益率更是达到30%以上,大幅跑赢仅投资于内地市场产品。

如果从更广义的范围来看,除了包含“沪港深”字眼的沪港深基金外,港股ETF、港股LOF和港股分级基金这些可上市交易的涉港基金以及配置港股的QDII基金都可视为港股基金的成员之一。粗略统计发现,从这个维度看宽泛的港股基金数量已经过百,整体来看依然有超过9成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飘红。

做空不是灾难 国际风险事件对港股影响最大

伴随着近两年来涉港基金的骤增,盛名之下“伪”港股基金也开始显现,一些“低配”甚至“未配”港股的“港”字号基金对基民的投资造成了不小的干扰。

随着港股的持续火爆,“伪”港股基金引起了监管的注意。6月份以来,监管层针对港股通频出新规,证监会先下发了《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册审核指引》专门对港股通类别的基金设立、投资与运作进行规范,对于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交易投资港股的比例、基金经理要求以及注册审核材料等有了更细致的规定。

紧随其后,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辖区通过港股通机制参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的基金产品监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通过港股通参与港股交易的公募基金投资范围,以及投研人员要求,并对新、老基金进行更详细规范。

广发基金表示,2017年以来,港股成为资本市场投资风口,相关基金产品的资产配置也向港股倾斜。但与此同时,港股时有出现遭做空、断崖暴跌甚至财务作假等问题,而A股市场由于配置港股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港股流动性较A股相差很多,A股的涨跌停板机制使得出现盘中闪跌的机会少之又少,而港股的暴跌时常出现腰斩。其次,港股易上市难退市,其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需要小股东投票通过,而1700余只主板上市公司中有机构研究价值和机构持仓的不足1/3。再次,港股缺乏零售投资者,其博弈主体是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同时,估值水平短期受全球风险偏好影响较大,相比A股,国际风险事件对港股是额外的巨大波动因素。

国际资金配置较低 下半年港股还有冲高机会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认为,6月份以后,市场可能面临一些新的变化,下一波行情可能需要外资进来推动港股上涨。这一波外资进来的动力就是港股便宜,现在道琼斯指数已经20多倍的市盈率,而纳指的估值更高,这样一来美股见顶的风险越来越大。有一部分资金开始从美股中撤出,来进行新的配置,港股有可能成为外资流入的市场,因此在下半年港股还有一定的冲高机会。

整体来看,A股和港股现在都处于全球比较低的水平,从估值水平来看,现在恒生指数已经赶上了沪深300,达到了14倍左右的市盈率,而道琼斯指数已经超过了20倍的市盈率。也就是说和美股相比,A股的蓝筹股和港股的蓝筹股都具有吸引力。

汇添富投研团队认为,综合估值、资金流向和全球化资产配置趋势几个角度来看,目前依旧是投资港股的理想时间窗口,展望下半年的港股行情,汇添富基金投研团队认为,总体观点偏乐观,预计三季度及下半年的恒生指数震荡向上。

汇添富认为,2016 年2月最低点至2017年5月底,恒指涨幅超过40%;恒指PE(估值)涨幅为71%;同期盈利却下降18%。可见2016年港股市场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估值水平提升,Bloomberg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1日,全球各地区重要指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排名显示,香港市场估值仍然处于全球较低水平,因此,香港仍是内地出海资金和海外投资中国的首选市场。

上投摩根国际业务投资总监张淑婉认为,香港与内地在经济基本面、资本流通等环节上的相互支持,支撑港股中长期表现。首先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第二,经济数据的好转,也抬升了市场对于企业盈利的预期。第三个因素是北水南来,2016年底,深港通推出,至此包括QDII、基金互认、沪港通、深港通等在内的资金流通体系形成,国内机构资金流入相关市场,但国际资金目前对于港股的配置还处在较低水平,因此,港股还有较大的资金流入余量。

公司新闻

国美2.16亿元投资爱空间 红星美凯龙推出“凯撒至尊”

2017-07-02_225219.jpg

国美2.16亿元投资爱空间 打开新的市场增量空间

6月28日,专注于新零售战略转型的国美(00493)在转型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当天,国美以2.16亿元领投国内互联网标准家装领跑者“爱空间”C轮融资。不轻易抛头露面的国美控股集团掌门人杜鹃亲自出面为此次投资站台,其对国美转型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智通财经获悉,爱空间成立于2014年10月,致力于“像卖家电一样卖家装”,通过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交付和标准化服务,开启标准化家装新模式。截至目前,爱空间已进入包括北上广深、成都、长沙、哈尔滨等24个城市,服务3万多个家庭,实现超10亿元的业绩。

国美电器高级副总裁郭军表示,在确定投资爱空间之前,国美资本考察了上百家家装公司,并把未来的家装公司分成标准化和非标准两类。国美认为,标准化家装公司市场潜力更大,而爱空间是标准家装赛道中做得最标准的。

真金白银投资外,国美还几乎拿出全线资源支持爱空间。双方将打通会员、供应链、营销等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家装+家居+家电”的一体化服务。郭军表示,通过国美plus以及国美线下约1600家门店形成线上、线下互为引流的局面,以及国美1.8亿的会员资源,能够让爱空间的规模在短时间内突破百亿。

双方正合力打造“爱空间国美店”,该项目面积达1700平方米,计划7月底在北京国美马甸鹏润店进行试运营,这一单店年销售规模预计为10亿元。

2016年国美开启转型之路,以应对消费升级后市场需求的变化。在2017年的战略年会上,国美提出以新场景导入更多新业务,提升增量市场份额,其中的核心在于通过搭建“家庭整体解决方案”场景,实现国美门店从家电卖场向“家电+家装+家居”提供商和服务商的转变。

此次,国美投资爱空间,以家装为切入口,通过与家装优势资源整合,以场景+服务为抓手,有利于深度绑定用户,加速推动国美实现由“电器零售商”转变为以“家”为主导的方案服务商和提供商,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国美通过服务链向家装延伸,将有利于国美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体,打开新的市场增量空间,对未来的业绩将会带来利好预期。

巨大的家装市场也让国美此次的投资充满想象空间。阿里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家装行业市场的总量约有5万亿。如果加上基础装修和家电,整个大家居市场的空间约在7.5万亿左右,是家电市场的近5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1.5万亿的家电市场中,有3家企业销售规模超千亿元,而在规模更大的家装市场中,目前还没有一家销售过百亿元的企业。

红星美凯龙推出“凯撒至尊” 代理75个欧洲一线家居品牌

在过去几天,28家意大利品牌正式入驻了红星美凯龙北京东四环的至尊mall,这个店前几天刚刚正式改名,定位要做一个时尚、高端的家居卖场。

凯撒至尊为红星美凯龙旗下全资子公司,去年年底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由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01528)副总裁刘中露任董事总经理,专注自营进口家具。此次开在北京东四环红星美凯龙的凯撒至尊直营店面积达3000平方米,为其全国第一家直营店。

目前,凯撒至尊共代理了75个欧洲一线家居品牌,全国独家代理有二十几家,同时获得68件全球限量产品在中国首发。其中,3件产品特为凯撒至尊打造。

据“大家居电商圈”消息,凯撒至尊未来3年将在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城市打造20家旗舰店,每家店展厅面积均在5000平米以上。在这些直营店之外,凯撒至尊还将推出特许加盟模式,把进口家居售卖和服务网点覆盖红星美凯龙全国200多家商场。

刘中露称,凯撒至尊致力于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第一的进口家居连锁企业。

“我们主要服务金字塔最顶尖人群和精英阶层,凯撒至尊不只销售家居,还销售生活方式”,刘中露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从对进口纸尿裤、化妆品、食品的消费热情也蔓延到了大家居行业,但家居产品因为极端非标,体积大、物流售后复杂,并不适用当前流行的跨境进口保税模式,通常还延续着一般贸易进口方式。

一直经营卖场的红星美凯龙开始在自己的场子里搞自营,这跟此前坚决不自营的淘宝在自己的平台开了自营店铺淘宝心选一样,当渠道大平台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而开始自营,在自己的场子里与其他代理商、品牌商直接竞争,开始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其他的进口家居商们该怎么办?

雅居乐10亿元拿下绿地物业 而这仅仅是开始

6月30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表示将绿地物业以10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雅居乐物业,同时,绿地与雅居乐物业结成战略性合作伙伴,支持雅居乐物业未来物业管理及各类社区增值服务的快速发展。

此次雅居乐付出的10亿元对价,为绿地带来了约9.93亿元投资收益,也让绿地物业的市盈率达到了惊人的350(按照2016年的静态利润计算)。

2016年度,绿地物业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实现净利润286万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绿地物业总资产为8366万元,净资产为650万元。

350倍市盈率背后,藏着双方后续巨大的合作空间。

雅居乐物业接受绿地物业后,将采取双品牌战略管理。绿地会将商标、品牌免费授予绿地物业免费使用,不少于五年。自2018年至2022年的5年内,绿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将以雅居乐物业作为优先级物业合作商。

绿地承诺,从2018年至2022年,确保每年让雅居乐物业从绿地开发的物业中获得700万平方米物业服务面积;在此基础上,促使雅居乐物业通过合法合规的程序,每年自公司开发的物业中再优先获得300万平方米物业服务面积。

换言之,未来5年,绿地每年将为雅居乐物业提供最多1000万平方米物业服务面积。而且,平均物业管理费单价原则上不低于市场公平价格。

界面新闻从接近绿地的人士了解到,10亿元的交易只是开始,之后双方还将有进一步的合作。公告也提到,双方正在探讨股权方面的合作关系。

上述接近绿地的人士表示,从绿地方面来看,出售物业,最终还是为了物业的做大做强,出售只是做大的手段之一。

收购绿地物业,对于雅居乐物业来说,则是上市前的重组、包装的重要一步。

在2017年3月的业绩会上,雅居乐董事局主席陈卓林就表示雅居乐物业板块“雅生活”已经筹备在香港上市。2016年底,雅居乐物业管理的物业面积已经接近6000万平方米。雅居乐2016年年报显示,其物业板块收入实现31%增长,达到10.68亿元。

雅生活集团总裁刘德明表示,2017年雅生活计划对外接管2000万平方米物业,之后每年增长20%。目前来看,绿地物业的规模并不算大,管理着绿地旗下417万平方米的物业,包括“中国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等大型高端商业体。不过此次与中国第四大房企绿地的交易,让雅居乐获得了一位强有力的援手。

除了将自己开发的物业交给雅居乐,绿地还表示将支持雅居乐物业管理及各类社区增值服务的快速发展,并探讨股权层面的合作关系;同时,雅居乐物业也表示要支持绿地社区金融、智能家居、社区养老、远程医疗等业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