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财经研报】中国的“创新创业”到现在取得了一定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但中国经济改革最终成功的标志并不是民营企业发展得怎么好,高科技发展得怎么样,而是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
只有这个占据中国经济绝大部分,同时又是“心头肉”的这一块改革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因此,供给侧改革把“降国有企业杠杆”作为重点。
也正因此,一些民营企业闻到风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未来20年要想混得好,就要参与混改,哪怕经济上受点损失,但是至少政治正确!
如今的中国,基本上没有“小块头”的国企了,剩下来的都是“大块头”。所以,能够参与“国企混改”的民企,体量也不能差太多——
2017年7月14日,马化腾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陆东福会面,期待双方能够合作;
此前,百度李彦宏参与了联通混改;
阿里巴巴的金融服务关联公司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于去年4月份宣布了一轮45亿美元的融资时,其投资者几乎全部为国有金融机构;
……
总之,去杠杆当中,“混改”是民营企业作为介入国企与之联姻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民营企业搞混合所有制的“先锋”当属万科,也就在万科“归公”、王石功成身退的时候,地产界的另一位“王”,近来却频频踩雷:不仅旗下公司股债频繁遭遇“双杀”,更有传闻其在海外“激进的扩张”模式遭遇“最高层”的“关切”,甚至还有“针对性的批示”……
于是乎,就在深铁成功迎娶万科的同时,另一家则不得不紧急“甩卖”大批资产、还要“针对性的去扶贫”……
同样在房地产里面“混吃刨食”的两个巨头,命运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
而此前那位不守本分,意欲与万科这位“名媛”纠缠,却最终被人家的“正经归属”打趴下的宝能系,如今也学乖了很多,不仅有样学样的“精准扶贫”,还大力宣传其“是社会公器”,更“重量级”的则是,此前在宝能旗下大肆践行收购战略的悍将:前海人寿,如今正忙着筹划成立公司党委……
最近,宝能官网连续挂出的三条扶贫捐款活动信息——
6月28日,在汕头市潮阳区民政局举行的宝能集团扶贫济困捐赠仪式上,宝能集团捐款200万元。
6月29日,在深圳市罗湖区管理中心大厦正式启动的罗湖区2017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宝能捐款1000万元。
6月30日,在广州启动的2017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上,宝能捐款1000万元。
前海人寿监事长陈琳称,公司股东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前海人寿是社会公器,是我们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载体”,“我们要不忘初心、加快管理变革,全心全意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前海人寿副董事长张金顺更透露,前海人寿正在积极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正在筹划成立公司党委。
……
为什么现在把国企降杠杆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
◆中国民营企业的杠杆率实际上在降低,高的是国有企业。
国非金融企业杠杆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国有企业。截至2015年3季度末,国有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2007年出现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高分位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提高,即在50%、60%、70%、80%、90%和95%分位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2007年分别提升了0.28、2.35、3.3、3.78、3.24和1.32个百分点;而低分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却出现了下降,10%、20%、30%和40%分位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下降了3.64、2.98、1.16和0.3个百分点。

反观民营企业,其负债率较2007年出现明显下降。从绝对值的比较来看,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整体低于国有企业,且差距呈明显加大的趋势。

也就是说,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其中主要原因在国有企业,因此国有企业降杠杆自然成了决策层的工作重心。
◆国企僵尸企业是导致国有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它们占据着庞大的金融资源。
在增量有限的情况下,该如何盘活存量?
当前中国经济当中,无效的、低效的部门占据庞大资源,主要是两类人,一是要死不活的僵尸,另一个是看起来还活着但是灵魂已经死的差不多的“一些”国有企业。因为只有这类企业有能力在社会资源不多的情况下,仍然占据着庞大的资金等资源,但创造不出更多的资源。
而,博览研究员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已经分析到,这些低效率、高杠杆的企业主要是来自国有企业部门。
◆国有经济仍然占社会经济主体地位。
2012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克强总理在那几年高速推进“简政放权+创新创业”。应该说,在中国整个经济和金融没有出现类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国家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反腐败问题的时候,李克强是成功地利用了这两年多的时间把“创新创业”推到了一个高潮。
这两年的时间一个最大的意义是,中国经济活力被改善,在没有触动传统产能的情况下,缓和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创造了经济和社会的正能量和活力,这是那两年的成效。
但是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的核心并不是民营企业要发展的多好,而是我们占据国家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下一步该怎么做。以下几个重要的会议和讲话就已经给出了中国经济未来的方向——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指出要“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已经明确了大方向。剩下来的是,在这个大方向下,国有企业具体该怎么做。
鉴于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且其杠杆率较高,远超过国际警戒线,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才在这次会议上重点指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
国有企业杠杆该如何去?
国企去杠杆,要把间接融资变成直接融资,把债务变成股权,杠杆率就会降下来,把负债变成股份,最直接的逻辑是清退僵尸企业、采取资产证券化等,另一个决策层正在大力尝试的是“混改”,即找到下家参股,达到稀释债权的作用。现在手头上的流动性最松的就是那些民营大佬们了。
于是,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期越来越多的民营大佬们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现在剩下来的国企和央企都是块头相对比较大的,也只有这些民营寡头才有财力和资格去参与。
事实上,民营企业搞混合所有制的先锋是万科,而同为房地产巨头的另一家民企,近期的命运则颇为曲折,相应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

总之,有远见的大佬们都在实践这位大佬此前“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的讲话,而他自己近期却在这上“政策问题”上面受挫……
总结
从经济构造来看,中国经济还是一个由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体。我们改革的成功绝不是创新创业的比例达到多少,多少占据世界高科技前沿,而是几百万亿的国有资产怎么改革,所以习近平才在会议上重点突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
只有国企这个占据中国经济绝大部分,同时又是“心头肉”的这一块改革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因此,供给侧改革把“降国有企业杠杆”作为重点。也正因此,一些民营企业闻到风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未来20年要想混得好,就要参与混改,哪怕经济上受点损失,但是至少政治正确!
而在这个大是大非的“政策”问题上的立场是否明确、敏感,也就成为未来若干年,诸多大型民企、尤其是民企大佬们,兴衰荣辱的一道“试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