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正在重塑传统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也已然成为互联网证券的主流渠道,国内券商都在加快自家手机APP平台的建设和优化。
目前,各类证券股票APP的功能主要为,将业绩好的股票每天进行打包,用户可选择包裹来投入资金;其二,将股票达人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公开,股民可选择追随跟进交易;此外,将资讯热点进行打包,以分析为主,除了有交易功能,还有社交讨论的功能。
不过各家券商APP的高端版、简洁版、旗舰版、经典版、通达信系列、同花顺系列,再或者1.0版、2.0版……版本确实太多了。
当投资者打开APP STORE,输入某家证券公司的名称寻找他们手机炒股软件的时候,往往会发现3个以上版本的APP,这些APP功能相同、名称相似,对于拥有选择困难症的用户来说,选择用哪个确实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造成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强监管环境下,券商发展的整体思路都差不多,券商的互联网有几种区分,一种是横切——以客户资产规模区分,一种是纵切——用户到客户由网金部负责,客户的转换和活跃由线下负责,高端客户由财富部门负责。另外,还有子公司制和总部-业务部门制,业务部门制还分三种:网络金融部是一级部门;网络金融部属于大经纪业务;网络金融部属于大财富部门等。国泰君安里面,网络金融部是一级部门且业务支持部门。
证券公司建设APP的心路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借鉴模仿共建期、融合自研期、智能科学展望其。
阶段一为借鉴模仿共建期。大部分的证券公司为了解决线下移动开户与线上移动交易和业务办理的痛点,采用在开户技术方面成熟的开发商单独推出一个开户型APP,客户进行交易时下载另一款由擅长交易技术的开发商推出的交易型APP。
阶段二为融合自研期。先发布局移动APP的证券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品牌宣传力、客户体量、股基交易量与收入占比等方面带来大幅度的提升。在“羊群效应”下,其余证券公司加速筹建推出自己的移动APP,一时间证券公司移动APP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个别证券公司同时具备开户型APP、交易型APP与理财型APP。证券公司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实力,能根据业务个性化需求进行功能的设计与开发,不同版本APP的改造融合:开户功能集成在交易型APP中,理财型APP合并入交易型APP中,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平台系统。
阶段三为智能科学展望,也即目前很多证券公司采用自研与外部合作的模式布局智能科技支撑业务的转型发展与创新。
现在,下一个时代就是服务。服务靠运营传递,那么2017年的关键就是拼运营,我们都在做渠道、内容的精细化运营。3~5年内还是APP为王的时代,那么我们就需要在APP上努力。
聪明的券商已开始做减法
目前在证券行业内,一些券商已经开始了APP向一个平台集中的工作。比较典型的有华泰证券主打的“涨乐财富通”、方正证券的“小方”、中泰证券的“中泰齐富通”、国泰君安的“君弘”等。
那么过去一段时间,股票类APP有哪些比较明显的功能演变趋势呢?
很多年轻的产品经理在内部沟通时喜欢拿同花顺举例。的确,无论设备覆盖率、日活还是总使用时长,同花顺都将其它APP远远甩在身后。它是最早一批向券商提供通用交易APP解决方案的公司,也是移动互联网浪潮初期为数不多的锁定C端市场、推出自有APP并投入巨大研发力量的公司。直到今天,在行情展现、付费指标等等这些影响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同花顺市场地位都很难被竞品超越。
前段时间一些券商切断同花顺交易的事情,再次提醒大家须将券商系和互联网系应用分开看待。事实上,它们过去在APP功能演变的路径上是有区别的。
整体看,券商系应用偏重服务体系的搭建和应用内容的填充,包括专业资讯、投顾服务、金融产品等等,而互联网系应用则更加偏重向股民提供基于市场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市场分析工具和研判方法(忽略掉那些跟投大V、花式解盘的应用)。很好理解,这些是因牌照资质、产品思维和技术实力的差距所导致。
券商APP是经纪业务的端口,它承载了证券交易、产品销售、投顾咨询、投资者教育等等功能,换言之,功能对应着收入,券商应用的第一思维是把这些业务搬到互联网上去。像同花顺这类应用则以交易为主线,侧重市场数据的全面挖掘,提供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股市资金流动、K线等数据的功能和指标,来辅助决策。
不过,从功能体系已经比较完备的华泰证券、平安证券APP来看,成熟的券商应用会向同花顺这类全能交易型工具靠拢,未来客户账单、智能咨询、付费决策指标以及对指数和个股行情的数据强化、盘口及筹码解读,将会是这些APP的功能迭代方向。
户不是没有,但他们不是开发者首要考虑的人群。
同花顺在做APP之前,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与三大运营商合作,通过短信、彩信、WAP网络推送行情和解盘信息。早期的行情软件通过丰富的资讯和多样化数据(盘口数据、财务数据等)获取大量交易类用户,满足的是基本的市场认知需求,如今遍地开花的Level-2行情依然是在这个维度上延伸。
一些金融科技的应用极大拓展了市场研究、数据挖掘的边界,也在持续影响股票交易APP的形态,但对于自主交易的人来说,信息不对称永远是待解的问题。针对这类人群,线上理财、线上人工投顾服务都试图改变既已形成的投资者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这显然不会是理想的方案。现在看来,提供多维且无限接近决策结果的信息、工具和方法,才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核心路径。(来源:券业星球 券商中国、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