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幅度略好于预期,中短期影响有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下降点评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05-24 字号【

报告名称:《下调幅度略好于预期,中短期影响有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下降点评》
报告类型:行业研究
报告日期:20180523
研究员:凌春,刘佳
行业:汽车
投资评级:推荐(维持)
【内容摘要】

 

事件:2018年5月22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公告,自2018年5月22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对此我们有以下观点:

价格中枢下移,价格压力逐级传导,国产豪华车和高端合资车将首当其冲,自主品牌价格压力较小。中国主流进口车关税之前为25%,现在下降至15%,下降幅度略好于预期(之前市场预期是关税下降至15%或者10%)。进口车关税降至15%,对应的进口汽车终端售价下降8%。以2016年进口车到岸均价29万为例,假设该车为2-2.5L,关税25%,消费税9%,增值税17%,那么国内完税价格为46.6万(关税7.3万元、消费税3.6万元、增值税6.8万元)。当关税下调至15%,对应终端价格约为42.9万元,而由于目前中国汽车零售均价约为14万元,所以说当关税下调至15%,对中国目前销售的大多数合资和自主品牌汽车冲击较小,受冲击较大的主要还是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国产豪华车和高端合资车。

进口车将受益于关税下调,但是进口车市场上行空间有限。2017年中国市场的进口车总销量为125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4%,进口车总规模自2011年之后稳定在百万辆级别,仍然是一个小众市场。同时,进口车在性价比、消费者偏好、售后服务等方面相对于国产车没有优势可言。进口附加费用(包括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及进口环节其他费用)以及国外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决定了进口车相对于国产车性价比较低。中国本土生产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这促使外资的主流车型更倾向于国产,进口只是作为补充。另一方面,进口车没有针对中国消费者特定的消费偏好进行专门的改型设计,并且进口车服务网点少,售后响应速度偏慢。

零部件关税下降将压低国内零部件企业产品价格,降低整车厂采购成本,但是中短期影响有限。 主要原因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相对较为稳定、进入新供应体系需要较长的认证周期,并且中国的中低端车型国产化率很高,采用的进口零部件体量有限。长期来看,零部件行业开放将加速行业洗牌,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将脱颖而出。

投资建议:进口车降税幅度略好于市场预期,政府基于中国目前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放政策,过度降低关税的担忧消除。“靴子落地”,跌幅较大的优质汽车股获将引来估值修复行情。

 

上一篇: 产业升级趋势确定,看好医药长期投资价值——医药...
下一篇: 一致性评价再下一城,加码进口替代——京新药业(0...
  •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博

投诉电话:95514    传真:0755-83460310
投诉邮箱:tousu@cgws.com
请微信关注“深圳投资者服务”公众号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2023 GREAT WALL SECURITIES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       |       粤B2-20030417号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