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 财政目标基本完成,2024年期待化债方案
报告类型: 宏观经济研究
报告日期: 20240201
研究员: 蒋飞
【内容摘要】
结论: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节奏呈现两头高、中间低,中央高、地方低的特点,整体财政支出增速为5.4%,略低于收入增速的6.4%;中央地方支出增速分别为7.4%和5.1%。全年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完成目标的99.8%和98.0%,完成度均为近八年较低水平。
我们认为今年财政大概率仍要一手抓“地方政府化债”,一手抓“中央加杠杆”。预计2024年狭义赤字率可能设置在3.5%-4%,对应赤字约4.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或保持在3.8万亿元,与2023年持平。另外特殊再融资债(空间或仍有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也有可能出台。
要点: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整体稳步增长,财政支出增速略低于收入增速。节奏上看,财政支出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年初1-2月提前发力,支出进度和支出增速均较高;二季度是相对低点,主要是经济增长略有放缓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对应财政支出也受到一定制约,支出增速同比负增,支出进度明显不及往年;下半年财政支出重新开始加力,四季度发行特殊再融资债以及增发万亿国债,一定程度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打开了支出空间,支出增速同比回正,支出进度重新加速。
2023年,地方政府的一般公用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11.7和6.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和下降10%。房地产市场调整背景下,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下降,政府性基金收入占地方政府“两本账”合计收入的比重从2020年最高的47%下降到36%。
向前看,我们认为2024年,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回正或有一定难度,房企拿地意愿可能依然较弱,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增长的难度可能仍然较大。作为地方政府一个较为重要的收入来源,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收缩无疑会制约地方财政支出的意愿和能力。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今年财政大概率仍要一手抓“地方政府化债”,一手抓“中央加杠杆”。2月1日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提出,2024年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用好国债资金,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等,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益。
对于财政发力点。考虑到2024年地方政府化债仍是一个重点,部分债务负担较重省份的项目投融资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对应其基建投资和经济增长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的发力点一则可能更倾向于支持经济强省维持一定的基建投资增长;二则可能由传统的基建(交通、市政、产业园区等)更多倾向房地产“三大工程”等重点领域,专项债、财政补贴乃至特别国债等也有可能为重点项目进行支持。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