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 政策推动七月车市平稳增长,行业整治内卷成果初现
报告类型: 行业报告
报告日期: 20250813
研究员: 梅芸
行业: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投资评级:强于大市(维持)
【内容摘要】
事件: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4.7万辆和9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3%和12.0%,当月新能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增长到54.0%,较去年同期增长2.7个百分点。另在国家反内卷浪潮的推动下,车市“价格战”逐渐平息,降价减少、促销平缓,车市运行日渐平稳。
七月车市淡季不淡显韧性,政策推动维持平稳增长态势。受高温天气、部分车企设备例行检修等季节性因素影响,每年七月车市整体产销节奏通常呈季节性放缓,环比数据虽略有回落,属于车市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淡季。而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七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4.7万辆和9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3%和12.0%;而1-7月累计产销更是分别达到759.0万辆和645.5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35.7%和29.5%,淡季背景下同比数据的持续攀升,充分展现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韧性。此外今年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在上个月达到53.3%的高点后继续攀升至54.0%。在报废更新、以旧换新政策叠加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性政策的协同推动下,市场整体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我国新能源车市场2023-2025年1-7月销量(万辆)走势示意图
/
资料来源:乘联分会月度报告、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国产出口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车已成主要动力。在国内市场稳健增长的同时,出口端同样表现亮眼。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份我国乘用车以及新能源车出口均创历年各月的历史新高,7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达47.5万辆,同比增长25.0%,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高达41.5万辆,同比增长34%,占出口总量87.4%,强势凸显我国自主品牌出海的破竹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出口,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1.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20.4%,环比增长7.6%,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44.7%,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个百分点,1-7月累计出口119.9万辆,同比增长57.1%。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已经成为驱动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此外,国产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出口方面表现依旧出色,出口量排名前二的比亚迪和奇瑞分别出口78,364辆和28,023辆,并有许多新势力车企如智己汽车、小鹏汽车在出口方面表现亮眼。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趋势,更多国产自主品牌走出国门,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
国家政策落地显效,整治内卷成效斐然。针对前期行业非理性价格战、虚假宣传及供应链挤压等内卷乱象,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组合拳,推动市场回归理性与可持续增长。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7月18日三部委座谈会明确“成本调查+价格监测+生产一致性监管+供应商账期治理?”四大举措,17家重点车企公开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内,工信部开通专项窗口监督落实,破解产业链资金链痛点。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相较于去年7月的23款降价车型,今年7月仅有17款降价车型,其中7月新能源车降价力度达到11.1%的较低水平,总体7月市场相对稳定,反映出国家反内卷政策
落地显效,内卷降价现象显著减弱,市场秩序明显改善,行业运行压力明显改善。
投资建议:7月新能源车市场淡季不淡,产销、出口同比高增,展现我国新能源车市场韧性。出口方面我国自主品牌屡创佳绩,新能源车出口更是成为增长重要引擎。国家对于反内卷的政策落地迅速成效显著,降价促销回归理性,行业秩序得到改善。建议重点关注头部国产自主品牌的海外市场以及调整后的促销政策。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海外贸易壁垒、供应链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