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 功率链+信号链双擎发力,深化布局汽车电子、工控领域
报告类型: 公司报告
报告日期: 20230426
研究员: 邹兰兰
行业: 集成电路
公司代码: 600171.SH
投资评级: 增持(首次)
【内容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20.44亿元,同比增长0.98%;实现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下降45.29%;实现扣非净利润3.30亿元,同比下降16.93%;公司2023年Q1实现营收3.95亿元,同比下降11.61%,环比下降36.03%;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下降77.21%,环比增长19.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71.27%,环比下降61.49%。
半导体市场需求疲弱,利润短期承压:2022年公司利润短期承压,主要原因是:(1)2022年半导体市场低迷,国内需求相对疲软,集成电路的产量大幅降低;(2)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4.09%,同比下降0.04pct;净利率为19.55%,同比下降16.88pct,净利率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1)公司投资收益大幅下滑,(2)公司存货跌价损失增加,(3)公司营业外支出大幅增加。费用方面,2022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2%/3.76%/12.63%/-2.70%,同比变动分别为+0.35/-0.80/+3.90/-0.63pct。公司研发费用变动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公司持续加大对电源管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
新品持续突破,技术实力不断增强:公司电源管理产品性能和品质对标世界一流模拟厂商,部分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公司推出了用于安防摄像头及精密检测设备的超低噪声高PSRRLDO和用于DDR前端及后端供电的LDO,并持续完善应用于DDR的电源管理产品。公司电源管理新产品持续突破:在汽车电子市场,公司专注研发应用于汽车照明领域的电源管理芯片,多款电源产品导入车厂实现批量供货,重点对LDO和LED驱动产品进行系列化研发,有多款车规级电源管理产品进行立项、研发,后续将在汽车电子市场持续发力;中高压降压DC-DC产品在通讯、家电、安防、电表市场实现突破,导入多家标杆客户;公司降压DC-DC产品在大电流方向实现技术突破。公司持续跟随市场趋势,提升技术实力,丰富产品系列,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如低温漂LDO、多相位DC-DC、驱动氮化镓AC-DC、LED显示驱动等,并持续提升车规级电源管理产品占比。公司针对中高端电源管理市场持续推出新产品,有望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优化产品市场布局,汽车电子和工控双向发展:据SNEResearch预计,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规模在23年将增至1210亿美元,2035年则会达到6160亿美元,渗透率有望达到90%左右。据ICInsights预测,2019-2023年,中国工业半导体市场将以7%的复合年增长率,从107.33亿美元增长至145.84亿美元。公司持续深入发展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领域市场,进一步完善产品市场布局。功率链:公司功率器件业务定位于为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领域的应用提供高可靠性的功率器件产品。公司持续推进高端IGBT和MOSFET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出多款先进的沟槽栅场截止型IGBT、屏蔽栅功率MOSFET和超级结功率MOSFET产品,覆盖30V~1500V电压范围、5A~300A电流范围的多款细分型号,部分产品的参数性能与国外一线品牌同类产品相当。信号链:公司持续对EEPROM系列产品进行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新一代基于I2C协议的EEPROM产品已经完成更新,主要应用于汽车等领域的SPI及Microwire等标准的系列EEPROM产品也已完成设计。公司推进车规级EEPROM产品的研发,多款主流容量的车规级EEPROM产品正在进行A1等级的AEC-Q100认证,部分产品已经通过考核且批量供货。公司着力提升EEPROM产品的可靠性,工业级产品在常温下的擦写次数最高可达到400万次以上,已在电表等领域大量使用。公司集中业务资源加快公司产品向工控、汽车电子应用领域的转型升级,有望在未来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量。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模拟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及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产品应用开发,公司集成电路产品业务布局在功率链(电源管理、功率器件、电机驱动业务)和信号链(数据转换器、电力专用芯片、物联网前端、非挥发存储器、标准信号产品业务)2大类、8个细分产品领域,产品客户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工控、光伏、储能、能效监测、电力设备、光通讯、家电、短距离交通工具、高端及便携式医疗设备市场,以及手机摄像头模组等其它消费类应用市场。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下游需求表现旺盛,公司业绩有望更上台阶。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亿元、6.57亿元、7.02亿元,EPS分别为0.70元、0.92元、0.99元,PE分别为27X、20X、19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开发和迭代升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