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 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市场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报告类型: 投资策略研究
报告日期: 20230814
研究员: 汪毅,王小琳
【内容摘要】
监管推动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8月11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就推动大宗交易(非自动对盘交易)纳入互联互通达成共识。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深股通、沪股通参与深交所、上交所的大宗交易,境内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参与港交所的非自动对盘交易。通过深股通、沪股通进行的大宗交易与通过港股通进行的非自动对盘交易将同步开通。正式推出日期和实施细节将由交易所另行公布。
大宗交易,一般是指单笔交易规模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交易。为避免大宗交易对市场产生影响,境内外主要证券市场均建立了专门的交易机制,在交易方式、价格确定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采取差异化安排。深、沪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机制以及港交所的非自动对盘交易机制均是投资者普遍使用的重要交易方式,有助于避免对市场价格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提高交易效率。把互联互通机制纳入大宗交易,将进一步丰富互联互通的交易方式,提高两地投资者特别是专业机构的交易便利度,北上/南下资金进行投资更加便利,北上/南下资金的净流入规模均有望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增强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促进A股和港股的高质量发展。
上周(8月7日-8月13日)互联互通资金流动情况:截至8月13日,北向资金持股市值23999.1亿元。上周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255.8亿元,其中周五单日净流出123.4亿元,创去年10月24日以来单日净流出新高。分行业来看,非银金融、钢铁等少数行业获得净流入,电子、银行、食品饮料、传媒、电力设备、计算机、汽车、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等多数行业净流出。
截至8月13日,南向资金持股市值22779.1亿港元。上周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38.4亿港元,其中周五单日净流入71.8亿港元。分行业来看,石油石化、非银金融、房地产、医药生物、通信、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获得净流入,汽车等行业净流出。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后,“稳增长”政策预期强化,重点行业政策已逐渐落地,再加上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市场情绪得到提振,北向资金净流入较多。随着经济金融数据逐渐公布,部分数据低于预期,当前国内经济修复动能仍然偏弱,市场预期偏悲观,再加上部分行业风险事件的催化,上周市场整体震荡调整。在“弱现实”下,后续政策落地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扩内需的同时也要注重防风险。上周风险事件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和信托,内需不足的核心依然在于房地产。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更多地产政策细则的落地情况,需求端、融资端可能加快节奏,一线城市地产政策确定性相对较强。
风险因素逐渐释放后,市场有望出现反弹。一方面建议关注“扩内需”相关顺周期板块,另一方面建议关注安全边际下的高股息策略。北向资金有望重新获得净流入。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连续性不足,资金外流,人民币汇率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