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 稳中求进与保持定力——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学习心得
报告类型: 投资策略研究
报告日期: 20250731
研究员: 汪毅,王小琳,王正洁
【内容摘要】
政治局会议7月30日召开。本次会议决定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十五五”关键奠基期,以?“定力筑基、精准协同、内生驱动、制度突围”为总纲。工作下一阶段的工作总基调为“稳中求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本次会议仍强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这和此前“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相一致。
7月政治局会议的核心内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形势判断强调“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将新质生产力纳入韧性体系,较4月政治局会议实现从短期修复到长期筑基的视角跃升。(2)宏观政策要求财政“加快债券发行+兜牢三保底线”与货币“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协同发力,新增?“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3)提振内需再次强调“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并激活民间投资。(4)产业政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依法治理无序竞争”双轨并进,直击低价倾销与产能过剩痛点。(5)外贸领域通过“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建设+内外贸一体化”推动制度型开放。(6)风险化解以“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平台出清”彻底攻坚存量债务,辅以分层救助与能源保供兜底民生安全,标志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清淤,为现代化全局筑牢制度根基。
(一)经济形势判断?:定力筑基,韧性托底
会议将“十五五”时期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强调“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同时明确“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趋势未变”,具体支撑条件指向“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相较4月会议“我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的短期判断,本次新增“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应对不确定性。
相较于4月会议聚焦“三重压力缓解”,7月会议实现三重跃升:
?视角升级?:从短期修复转向中长期基础夯实;
?评价升级?:将新质生产力纳入经济韧性体系,不完全是传统单一经济增速导向;
?风险表述复杂度提升?:新增“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更直面外部环境复杂性。这标志政策重心从“稳预期”转向“谋长远”,为“十五五”规划定调。
(二)宏观政策: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更加落实落细,充分释放效应。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融资成本下行”。再次强调“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明确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细化“用好结构性工具支持科创、小微”。资本市场政策要求巩固回稳向好势头,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在宏观政策方面的表述,7月政治局会议有两点值得重点关注:
机制创新?: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工具精准化?:提出“结构性工具定向支持科创、消费等领域”,体现从总量宽松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三)提振内需?:服务消费破局,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会议再次强调“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将“保障改善民生”与消费扩张直接挂钩。本次新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投资重心从政府主导的新型基础设施转向“两重建设+民间资本”双驱动。
(四)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反无序竞争
会议新增“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和“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相较4月仅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次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落地路径。?首次要求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并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激发民企活力。
产业政策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较4月会议实现三大突破:
?从概念到实战?:4月倡导新质生产力,7月部署“产业创新融合+国际竞争力培育”;
?直击市场痛点?:新增“反无序竞争,针对低价倾销、地方保护等扭曲行为”;
?产能治理制度化?:要求“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破解4月未提的结构性过剩风险。差异本质是从产业倡导转向市场治理。
(五)外贸领域:自贸区制度突围
本次会议新增“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更注重制度型开放。延续“强化融资支持外贸企业”,新增表述?“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本次会议在相关表述上兼顾防御与进取。会议要求“强化融资支持”帮扶受冲击企业,同时“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衔接双循环,“经济大省挑大梁”强化区域支撑。另外,会议揭示了短期通过退税优化等缓冲冲击,长期以自贸区制度创新提升竞争力,预计区域试点率先突破。
(六)风险化解:严禁新增债务,平台出清
会议在地方债务领域提出?“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并首次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较4月“继续实施一揽子化债政策”更彻底。房地产领域未提短期去库存措施,转向“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和?“夯实三农基础,弱化地产依赖”;资本市场新增?“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目标;民生风险首次部署?“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及?“能源保供”?机制,填补4月政治局会议表述空白。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市场波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