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名称: M1同比增速持续攀升——7月金融数据点评
报告类型: 宏观经济研究
报告日期: 20250814
研究员: 蒋飞
【内容摘要】
数据: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16万亿元,同比多增0.39万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9%,前值8.9%。M1同比5.6%,前值4.6%;M2同比8.8%,前值8.3%。
要点:
7月份M1、M2增速均明显加快,社会流动性充裕,但高储蓄特征未变,居民企业融资需求不足,私人部门需求有待提振。
存款端看,M1同比快速攀升,M2同比增速回暖,M2-M1剪刀差再度缩小。流动性增速明显加快,经济活跃度提升。我们理解,M1上升源于企业流动性的改善,以及近期资本市场信心回升,向好势头不变。财政支出加快推高M2增速,M2-M1剪刀差收窄至3.2%,反映各项政策提振市场信心,资金循环效率提升。
融资端看,居民企业贷款需求回落,社会融资主要受政府部门融资支撑。今年1-7月份政府发债规模已达89000亿元,占全年计划发行量的75%,在前期发行节奏较快的前提下,7月依然保持较大发债规模,今年当前进度明显快于近五年均值的47%。
对于企业贷款,呈现总量收缩但结构分化的特征,中长期贷款疲软。信贷负增长反映有效贷款需求不足,7月是传统信贷小月,季节性增长动能减弱;在“反内卷”政策推进背景下,企业减少过剩产能而导致中长期贷款减少;此外,国务院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要求大企业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天,减少账款拖欠,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
对于居民贷款,7月份居民中长贷、短贷均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在上月“618”促销活动提前透支消费以及信贷冲量效应下有所回落,地产市场疲软也反映中长贷需求处于低位,居民端表现仍较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公告,因为资金节奏和监管原因,部分地区在5-7月短暂停过“国补”发放,抑制了部分消费意愿,但第三批69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已经全部下拨,8月1日全国线上线下申领通道全面恢复,或边际改善消费疲软现状。
总体看,流动性明显改善,信贷受季节因素波动较大,整体评估6月和7月新增贷款同期相比仅小幅下滑。目前正处于政府加杠杆、私人部门去杠杆的和谐化债过程,下一步需要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保持需求稳定。8月12日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贴息或将激发居民消费,但是否能够变相降低实际利率、释放资金活力效果有待观察。目前来看今年政府发债节奏过快,若后续未增发特别国债,政府发债速度可能放缓,社融增速或将承压。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由于数据可得性和更新频率问题,实际利率测算或有一定误差和时滞;降息降准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