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增速降幅收窄,上市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医药制造业2020年1-4月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60%,利润总额同比下滑7.40%,营收及利润总额下滑幅度分别较1-3月收窄3.3个百分点、8.3个百分点,鉴于医药产品具备刚需属性,预计随着企业生产及医疗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有望由负转正并恢复至正常水平。受到抗疫相关物资出口需求旺盛拉动,2020年1-5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大幅增长22.50%。
目前已有21家医药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净利润实现增长的公司有13家,其中10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中位数超过50%,其余8家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4家预告亏损,上市公司业绩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态势。
医药板块领涨全市场,估值与基金持仓均处高位
截止到6月21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5.33%,在全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领跑全市场。所有二级行业指数均实现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子行业表现亮眼,分别上涨72.50%、54.96%、30.33%。
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市盈率(历史 TTM_整体法)为50X,已创2016年以来新高,板块内部估值分化明显,医疗服务板块估值明显高于其他子板块,为114X,其后是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板块,分别为72X和65X,医药商业板块估值仍然相对较低,仅为22X。
基金持仓方面,2020年一季度基金医药股持仓比例14.46%左右,创近五年以来新高,基金配置比例较2019Q4大幅上升3.55个百分点。
短期看疫情,中期看政策,长期看创新
短期来看,全球疫情拐点尚未到来,国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医药刚需属性明显,疫情环境下比较优势持续,个人防护、核酸检测、治疗药品等疫情相关需求持续,建议关注IVD及ICL板块;
中期来看,首先,疫情充分暴露国内卫生应急体系不足,医疗资源仍有较大缺口,疫情后周期公共卫生补短板已开启,国家及地方层面针对检测能力提升、ICU床位建设、医院建设等均出台各类规划,国内即将进入新一轮医疗设备采购周期,医疗器械板块尤其医疗设备相关企业有望持续受益;其次,第三次全国药品集采、国家层面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新一轮医保目录谈判、首批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获批及注射剂集采等政策大概率下半年先后落地,政策整体推进速度未受到明显影响,建议关注产品竞争格局良好、存国产替代预期、市场份额有望提升相关个股;第三,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相关政策落地时间及疫情下国企营收下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压力上升等实际情况,国企改革存提速预期,相关医药企业有望提升营运效率,改善盈利能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长期来看,创新成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国内政策持续加码创新,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推出进一步拓宽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在政策+资本支持下,国内企业创新转型加速,创新持续高景气,长期看好创新产业链。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博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6-2023 GREAT WALL SECURITIES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 | 粤B2-20030417号